上图:鸟瞰商水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厂区。
右图:商水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记者 马治卫 摄
□记者 王锦春 马治卫 徐启峰 王吉城
1秒钟,你能干什么?在商水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机器人可以完美地对猪进行一次精准开膛。
记者日前在商水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屠宰车间看到,机器人在电脑控制下,正有序对猪进行开膛作业,不但速度快而且十分精准。
“通过引进先进智能化设备,我们实现了对生猪养殖的全过程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在屠宰生产线参观通道,商水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博底气十足地介绍道,“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能化生产已经深入各个领域。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领军企业,牧原集团一直致力于探索实施智能化生猪养殖,取得了显著效果。智能化不仅体现在屠宰环节,而且被运用到了养殖的各个方面。例如,利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猪舍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确保生猪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同时,智能传感器还能实时监测生猪的健康状况,使养殖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提高了生猪的存活率和产品质量。”
作为商水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商水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注册资本4.1亿元,主营业务为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等,是周口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河南省发改委补短板“982”重点项目,也是河南省省级猪肉储备单位。该公司计划投资6.762亿元,规划建设年屠宰400万头生猪屠宰体系,汇集全世界自动化、智能化屠宰新工艺,引进荷兰、丹麦、德国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肉类加工机械及配套设施,实现生猪屠宰、精细分割一体化,并配套建设冷链物流系统。
创新无止境。据薛博介绍,商水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采取“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模式,大力推动猪肉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由热鲜肉向冰鲜肉转变,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同时将养殖、屠宰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原则,通过自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了国际领先的从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冷链物流到肉食品加工的畜牧业全产业体系。
商水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如今,智能化已经运用到了商水牧原的各个环节。从猪舍设计的一代代革新和改善,到饲料与兽医防疫的技术迭代,商水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不断在创新中发展壮大,实现了养猪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并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迈进。
商水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发展至今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投产规模化养殖场17个及年产30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年出栏育肥猪规模141万头,涉及邓城、巴村、张明、谭庄、大武、郝岗等6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
“过去养猪是手工劳动,后来变成机械化,再到自动化,现在又上升到智能化,每一次升级都是挑战。”薛博坦言,“传统的生猪养殖不仅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智能化生猪养殖能够通过精准的营养配方和精细的数据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从通风条件看,过去猪舍只考虑通风量,以此调节温度,现在要控制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病原细菌等多个指标,控制这些参数的都是智能环保设备,即使在东北等比较寒冷的地区,不需要额外的热能,也能维持猪舍适宜的温度。
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如喂食、清洁、疾病治疗等,这不仅导致产生了高昂的生产成本,还可能由于人为疏忽或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失。通过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商水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实现了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大大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
现在,养猪行业已经成为融合多门学科的高科技行业,包括生命科学基因选择、猪舍设计、疫病防控、营养配方、生产管理、环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应用等,门槛很高,没有技术创新难以为继。
在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的道路上,牧原集团自主育种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效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2020年至2022年,牧原集团向社会提供种猪127万头,培育的雪花猪肉,媲美5A级和牛肉。
高品质猪肉源于高健康猪群。“我们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搭建世界一流的兽医技术平台,持续推进疫病净化,向无病、无针、无抗迈进,生产高品质猪肉,持续推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薛博表示。
以智能创新为引擎,擘画养猪新蓝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商水牧原在牧原集团的支持下,通过创新引领,智能化生猪养殖业将展现出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