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第03版:特别报道 PDF版

“迟交”51年的党费

——鹿邑籍革命烈士李少堂及“两块银元”的红色故事

图①:李少堂烈士。

图②:李少堂的两块银元党费。

图③:李少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图④:李少堂从事地下工作时用过的《康熙字典》。

图⑤:李少堂在自家设立地下联络点时使用过的文件柜。

□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侯国防 文/图

李少堂,河南鹿邑人,1925年背井离乡流落到连云港,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共东海中心县委军事委员,参与领导大村暴动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苏省第一位被追授的革命烈士。

建党百年之际,他被评为“江苏最美人物”。

大村暴动前夕,怀着为国赴死的决心,他交给妻子两块银元,让她上交给党组织,作为他最后的党费。

李少堂牺牲后,这两块银元直到1981年才辗转由他的后人交给党组织。

血与火的背后,有太多忠诚与信仰的故事。

这两块银元为何“迟交”了51年?李少堂是他的真名吗?他的后人是怎样找到他的家乡的?

近日,李少堂烈士之孙李贵林从连云港市赶回鹿邑县寻亲认祖,带回大量文史资料,揭开了那段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

家境贫困 远走他乡

“爷爷,我们寻找你的家乡寻得好苦啊!”10月20日,在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一户农家小院里,73岁的李贵林眼里闪着泪花,激动地说。

当年,李少堂就是从这里走出去,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如今,距离李少堂离开家乡已近百年。

李贵林没有见过爷爷,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经常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多年来,爷爷革命的故事早已在李贵林心中生根发芽。

往事如烟,岁月留痕。1901年,李少堂出生于范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贫穷的生活,使李少堂有了更多人生思考。

屋漏偏逢连阴雨。1925年,春寒料峭时节,河南各地发生严重的灾荒。李少堂家本就贫穷的生活,更加窘迫。已成年的李少堂,决定到外面闯一闯,希望谋得一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李少堂离乡背井,颠沛流离,最后流落到连云港。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通过“河南同乡会”老乡介绍,李少堂给海州区浦南镇夏禾村一尹姓大户人家打长工。李少堂忠厚老实,勤恳能干,颇受这户尹姓人家赏识。

后来,经人牵线搭桥,李少堂和这户尹姓人家的女儿结婚。当时,千里之外的鹿邑老家人并不知道李少堂在连云港安了家。

秘密入党 卖地买枪

结婚后,本可过上富足生活的李少堂,没有贪图个人安逸。他,同情弱者,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当时,李少堂的妻子李尹氏有一位舅舅名叫杨光銮,是中共地下党员。杨光銮经常和李少堂接触,向李少堂宣讲革命道理,启发他的阶级觉悟,唤醒他的革命意识。1928年,经杨光銮介绍,李少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李少堂受上级派遣,以修械所杂役的身份,打入国民党海州盐防营(后称税警总团),负责情报和策反工作。为方便工作,李少堂在自己家中设立地下联络点,为党提供物资、情报等。

这段时间,李少堂经常被派到盐防营的各个驻防地修理装备。他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在士兵中发展党员。

李少堂当年的战友、原农业部顾问万众一曾回忆说:“有时,李少堂会带进步士兵来到家里,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揭露盐防营上级军官的腐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我们深夜在盐防营驻地粘贴‘跟共产党走’‘三天不发饷,参加共产党’‘打倒军阀’等标语,为后来发动盐防营兵变做了大量工作……”

对党的事业,李少堂内心是炽热的。在盐防营当差的军饷每月七块大洋,他拿出两块交党费,剩余的五块用来购买枪支弹药。在最艰难的时期,他卖光了妻子陪嫁的土地,为革命换取枪支等军需物资。

李少堂的妻子李尹氏,虽是一名普通女子,却甘愿散尽家财鼎力支持丈夫、支持革命。他们是革命伉俪,愿意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

大村暴动 冲锋在前

1929年,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前行。5月初,中共东海中心县委成立,李少堂任军事委员。

当年秋天,上级要求东海县党组织在大村“扁担会”农民斗争的基础上,以群众基础较好的花果山地区为根据地,建立农民武装,掀起革命高潮。李少堂等人及时召开军事会议,筹备大村暴动。大村,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下。大村暴动指挥部就设在大村的海清寺。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共领导下的连云港大规模农民武装斗争即将拉开帷幕。

1930年上半年,大村暴动前夕,李少堂专门从连云港回了一趟鹿邑老家。

“我奶奶只知道爷爷的老家是河南鹿邑,具体是哪个村庄并不清楚。”李贵林说,这也为他们后来寻亲增加了许多难度。

对于李少堂这次返乡,范庄村的老人回忆说:“听说他头天晚上悄悄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就走了。”这次返乡,也是李少堂自1925年离开家乡后仅有的一次返乡。他来去匆匆,说明连云港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从此,李少堂再无音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渐渐被老家人淡忘。

斗争是残酷的。当年,面对各地的农民暴动浪潮,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了血腥镇压。

连云港市党史记载:“1930年7月中旬,根据上级指示,东海县党组织决定在大村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李少堂利用在盐防营当杂役的身份,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从盐防营弄到长短枪30余支、子弹300余发。根据筹集到的枪支,党组织将参加起义的500余名骨干按军事组织编成1个武装团。”

1930年8月8日,武装团及参加起义的山民1000余人,从四面八方涌上鸡鸣山,将红旗插在山顶。随后,起义队伍向当地山霸仇东山大院进发。由于仇东山大院坚固,设有炮楼,加之起义队伍缺乏攻坚武器和炸药,几度强攻终未奏效。双方相持十余天后,国民党第26师1个团前来镇压。

在敌人多次“包抄围剿”下,起义队伍损兵折将,大村暴动失败。

因叛徒出卖,李少堂地下党员的身份暴露,被迫带队伍撤离到偏远的山村坚持游击斗争。

两块银元 最后党费

“我奶奶常常回忆,大村暴动失败后,我爷爷在一个倾盆大雨的夜晚突然回家的情景。那时,我爸四五岁,我二叔才两岁,我奶奶还怀有身孕……”说到伤心处,李贵林控制不住感情,泪眼模糊。

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突然,门被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进屋内,正是多日不见的李少堂。李少堂伸头向外张望一下,随即把门关好。昏暗的灯光里,李尹氏仔细打量眼前的丈夫,面部消瘦,衣衫褴褛,手上、脸上还有伤痕。看到这样的李少堂,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这时,李少堂掏出两块银元,放在李尹氏手里,说:“这是我这个月的党费,你务必帮我转交给组织部长杨光銮。我们李家的传统是传德不传财。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这两块银元都不能用。”

李尹氏向丈夫点点头,说:“孩子他爹,你放心!”

李少堂转身要走,李尹氏拉着他,说:“你等等,我给你做碗面吃。”

当李尹氏端着热腾腾的面条出来时,李少堂已经走了,只见熟睡的孩子枕边多了把木制小手枪,下面还压了张字条写着:“保护妈妈”。李尹氏瞬间明白:这是李少堂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也是丈夫对自己无法割舍的爱。

李少堂不辞而别,李尹氏虽然觉得有些反常,但她认为,以后的日子丈夫还会像以前一样,不定哪一天就会推门而入,再吃她做的面。

看着屋外的倾盆大雨,看着熟睡的孩子,李尹氏小心翼翼地将两块银元藏在家中土墙的缝隙里,等待机会上交党组织,完成丈夫交给的任务。

壮烈牺牲 妻儿遭难

1930年夏末,大村暴动队伍在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镇被敌人包围。为掩护同志突围,李少堂带领十余名战士率先向敌人发起冲击,弹尽力竭后全部牺牲。

李少堂牺牲第二天,敌人就抄了他的家,还把李尹氏抓走,关了几天。

“奶奶曾经告诉我,敌人将屋里的东西能砸的砸、能抢的抢,家里一床破被子也被抢走了。我两岁的叔叔受到惊吓,几天后不幸夭折,令人欣慰的是两块银元还在。”李贵林说,为了革命,爷爷卖空了原本殷实的家,奶奶非但没有埋怨他,还坚信爷爷干的是正事、走的是正道。

丈夫牺牲,孩子夭折,曾经幸福的小家庭,现在只剩孤儿寡母。一时间,李尹氏该承受多大的痛苦呀。前不久丈夫雨夜回家托付的事、安排的话,仿佛就在眼前,不料那竟成了诀别。李尹氏要亲自为李少堂收尸,再看一眼丈夫的模样,被家人以她怀有身孕为由阻拦。

十余名烈士牺牲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他们的头颅,抛尸荒野。时值盛夏,堆在一起的烈士尸体严重腐化。几天后,当李少堂亲人去收尸时,因无法辨认身份,只好与当地村民将众烈士就地掩埋。为了安慰李尹氏,家人买了一口棺材,内放李少堂的衣物,匆匆下葬。

上交党费 其路坎坷

生活对于李尹氏来说,注定一路荆棘、一路坎坷。

尽管内心承受着巨大悲痛和压力,李尹氏一刻也没有忘记丈夫的嘱托。白色恐怖下,连云港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转移到上海。为完成丈夫的遗愿,李尹氏带着孩子从连云港出发,费尽周折,一路来到上海打探消息。她要把承载着丈夫理想与信念的两块银元亲手交给杨光銮。遗憾的是,杨光銮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牺牲于上海龙华。这两块银元自然无法上交。

从上海返回后,无论生活多么拮据、经历多少委屈,李尹氏始终保存着这两块银元,寻找机会上交党组织,因为这是丈夫最后的心愿。

战争年代,兵荒马乱,找到党组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保存两块银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尹氏悄悄揭开墙缝外的泥巴,看看两块银元还在不在。看到银元完好如初,她又放心地用泥巴将墙缝糊好。

有多少次,李尹氏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想告诉儿子这个秘密,但又觉得孩子尚小,还不到时候。

有多少次,李尹氏梦见丈夫,她向丈夫保证,两块银元一定会交给党组织,她交不了,就让儿子交,儿子完不成,就让孙子完成。

这两块银元一直没有上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李少堂等人牺牲时,国民党一直诬蔑他们是土匪,加之李少堂地下党员的特殊身份,让两块银元的上交之路异常艰难。

“我父亲长大后,曾经在上海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后又调入新四军三师,南征北战。遗憾的是,我父亲、奶奶先后于1961年、1964年去世。奶奶去世前,就把上交两块银元的任务交给了我和我哥。由于我们都还小,这件事就拖了下去。”李贵林说,上交这两块银元,就要找到能证明李少堂身份的材料。可是,李少堂的战友牺牲的牺牲、离世的离世,找到有关证明材料更加困难。

“我们一直在寻找线索,从来没有放弃。”李贵林说。

最后党费 终交组织

1979年的一天,李贵林在办公室翻看当地党报时,一篇有关连云港早期党史的文章引起他的注意。文章中提到了连云港市早期建党人员的名单,其中有惠浴宇、万众一、李少堂等人的名字。

看到“李少堂”这个名字,李贵林十分欣喜。

“奶奶生前经常提到,地下党员在家里开会时,她经常给大家做面条、烙饼子、炒下酒菜……大家关系十分融洽。”李贵林说,这些细节,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李贵林和家人很快就将李少堂的牺牲经过、生前战友的名单、李尹氏提到的地下党活动细节写成材料,并与惠浴宇、万众一等人取得联系。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惠浴宇、农业部顾问的万众一得知消息后,写证明递交有关部门,终于使李少堂的身份得以确认——他不是土匪,而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大村暴动优秀的领导者之一。

1981年6月30日下午,连云港市委召开革命烈士亲属座谈会,李少堂烈士的孙子将珍藏51年的两块银元,作为爷爷的最后一次党费,交到了连云港市委书记手中。李少堂的心愿,51年后终于如愿完成。

随后,中共连云港市委决定:“凡参加大村暴动而牺牲的同志,应追认为革命烈士。”据此,李少堂等在大村暴动中牺牲的10位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不久,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追认李少堂为革命烈士,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一接到李少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李贵林便迫不及待地带领家人向爷爷“报告”。

在李少堂烈士坟墓前,李贵林一字一句地读完了爷爷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全文,讲述了两块银元党费上交的过程。他说:“爷爷,您最后的嘱托,我们终于完成了。奶奶,您也放心吧……”

最后的党费,是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迟交”的党费, 是伟大民族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

如今,那两块银元收藏于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为该馆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革命文物。

鹿邑寻亲 如愿以偿

“爷爷,我们终于回到老家了!”今年10月19日,李贵林在众亲属带领下来到范家的祖坟,摆上李少堂烈士的照片,激动万分。寻亲几十年,今朝终如愿。

早在1982年,李贵林就盼望能找到爷爷的出生地。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直未能如愿。

希望虽然渺茫,但李贵林始终没有放弃。特别是近年来,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他通过河南的朋友、同事帮助打听,期盼打捞起点滴的希望。

2021年春,李贵林的一位朋友将他家的情况反映给鹿邑县有关部门。鹿邑县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专程派人到连云港市实地考察,并和李贵林取得了联系。

万水千山追寻你,我们都是寻亲人。鹿邑县在全县范围内多方征集线索,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群相互转告,顺着李姓群体找下去。志愿者代表还专程到连云港市李少堂烈士墓前,献上鲜花寄托哀思。烈士墓前,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尊敬的烈士,你是鹿邑哪里人?

由于李少堂离家已近百年,和他相识的老年人早已去世,年轻人更是一无所知。寻找几个月,大家一无所获。

这时候,有人提出,李少堂这个名字可能是化名,寻亲范围不应该囿于李姓群体。

战争年代,取个化名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鹿邑县对寻亲方案及时调整,并根据李少堂的基因图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寻亲范围锁定在生铁冢镇。

“寻亲范围锁定在生铁冢镇后,该镇迅速安排部署。范庄村也及时发动群众寻找线索,寻亲范围进一步缩小。最终根据基因图谱确认,李贵林和本村几户范姓人家同属一个血脉。”范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义功说,经过详细调查,李少堂真名叫范学荣,到连云港市后,他为了安全改名为李少堂。

“感谢父老乡亲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以后我会带着家人常回故乡走一走、看一看。此行,我要带回范庄村的一把土,放在爷爷的墓上……”李贵林拿着爷爷的照片,激动地说。

血浓于水,一次寻亲之旅,让他有了心灵的归宿。

李贵林也替爷爷、奶奶高兴,家和根找到了!

“明年清明节,我还回来探亲。”李贵林深情地说。

李少堂烈士,您可以安息了。“两块银元”的革命故事,历久弥新。您的革命精神也将深深扎根周口大地,长出最旺盛的叶,开出最灿烂的花。②15

2023-11-22 ——鹿邑籍革命烈士李少堂及“两块银元”的红色故事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8846.html 1 “迟交”51年的党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