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及程度,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胆红素在体内异常聚集。这是由于新生儿的红细胞破坏速度较快,胆红素生成过多,并且肝脏尚未完全发育,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差。此外,新生儿溶血病、感染、头颅血肿、母乳摄入量不足都可能加重新生儿黄疸。
怎样治疗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结合新生儿的胎龄、日龄、高危因素、黄疸程度,以及进展速度等综合判断。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是让新生儿暴露在蓝光下,使皮肤表面的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从而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药物治疗是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提高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换血疗法虽然可以迅速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但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完善各项检查;若孩子有溶血风险,则需要进行抗体筛查,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孕妇应及时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
避免感染。感染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因素之一。因此,孕妇应预防感染。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可以帮助新生儿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需要注意的是,与母乳相关的黄疸分2种情况。一种是母乳喂养性黄疸,指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由于母乳摄入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肝肠循环增加所致,处理方法是加强喂养。另一种是母乳性黄疸,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3个月仍有黄疸,这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较高有关,一般不需要治疗。
加强黄疸监测。新生儿出生后,家长要注意观察皮肤黄染出现的时间及进展情况。如果有异常增高情况,要增加检测频率,必要时进行治疗。出院后,家长仍要遵照医嘱,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黄疸检测。
(据12月9日《医药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