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滨河渡口文化带:

“生态+文化”奏响城市建设凯歌

□记者 乔小纳 徐启峰 韩志刚

周口城市发展的原点,在沙颍河贾鲁河交汇处南岸的大渡口码头遗址处。12月19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沿岸施工人员专注于手中的钻头、铁锨,在寒冷的冬日里挥洒热汗,全力打造滨河渡口文化带。作为沙颍河生态经济带上的一串明珠、滨河景观带提升工程的一部分,大渡口、磨盘山、三道沟、盐渡口、刘渡口、小渡口6个码头,正在根据历史影像重现明清时期沙颍河南岸的繁华图景,奏响一曲“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的昂扬凯歌。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又沿大沙河之左岸,至周家口,此一大商业市镇也。”水运的发展为周家口带来商贸经济的繁荣,至清康乾年间臻于鼎盛。咸丰年间,周家口相继创修西寨、南寨、北寨,形成了“三寨夹河而峙”的城镇空间格局。当时三寨面积达20平方公里,街道116条,会馆10余处,常住人口15万人。然而,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作为周口城市格局发展源头和根脉的沙南片区逐渐式微,人居环境品质不佳、文化资源分布零散、传统风貌整体性差、城水关系逐渐疏远,功能活力不复明清繁华。留住乡愁,找回记忆,越来越成为为民之所盼,为政之所要。

在文化引领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周口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申报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周口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川汇区西寨、南寨、北寨老城区域划定为历史城区,将南寨的沙南老街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将历史文化转换为城市发展动力,以文化引领城市更新,以更新焕发老城活力。

大渡口码头是周口古城的根脉、漕运历史的活化石,周口八景之“桅杆晚照”所在地。大渡口码头遗址东西长约180米,她亲历了周家渡口的兴起与发展,见证了周口名镇的鼎盛与繁荣。“大渡口码头段的设计理念是打造滨江渡口文化带,重塑岸线形式,调整表面材料,整理路面铺装,通过还原码头埠口渲渡场景形成以漕运主体的文化公园,进而以码头街巷为骨架,恢复城水格局,复兴城市功能。” 南京城南历史街区保护建设有限公司副经理、周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总工程师王新军介绍说。

除了大渡口码头,滨江渡口文化带的另一主要景观是磨盘山。磨盘山一名的来历是清朝水师赵提督奉命加固码头,用石磙作地基,用青砖砌河堤,用石磨砌成坚固台阶。之后,赵提督又在码头上筑起一个寨门,上书“普济门”。本来就已高出地面的码头,加上这些建筑物,显得更高,远远望去,像一座小山,于是当地老百姓就形象地称它为“磨盘山”。据景观带负责人介绍,打造磨盘山景观的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在创作中根据周口老画家留下的手绘稿加以还原和转化,并结合码头各方位视线关系进行尺度和造型的调整,提取代表性的磨盘山山门文化符号,还原传统石砌山门形象,展现岁月痕迹,体现现在和历史的对望。

滨河渡口文化带东起中州大道、西至芙蓉路北延、北至沙颍河大堤、南至滨河路,总长度约970米,景观总面积约55000平方米。沙颍河水悠然东流,岸边施工叮叮当当,6大码头将于2024年伊始精彩亮相,这将成为“生态+文化”背景下周口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助力,“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将以更闪亮的姿态立于三川之上!②6

2023-12-23 滨河渡口文化带: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21270.html 1 “生态+文化”奏响城市建设凯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