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付永奇) 2023年以来,我市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奋斗不息的拼劲,深入实施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成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结束了垃圾填埋处理的历史;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污水治理率达33%。目前,全市2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环境示范村标准,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整治达标村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高位推进,狠抓工作落实。我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率先建成农业强市工作统筹推进。2023年,我市先后召开了9次率先建成农业强市推进会议。市委书记张建慧下基层调研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十分关注,并多次作出批示。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柳波和副市长孔阳,每月带领各县(市、区)有关负责人,通过随机抽取县乡村的方式开展一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月观摩活动。同时,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常态暗访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作风浮漂、落实不力和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地方进行通报批评。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我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来打,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县(市、区)按照2‰及以上的标准普遍建立村庄保洁队伍,建成“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全覆盖,“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全市规划布局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部投入运行,达到69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确保全市垃圾全收集、有出口,结束我市长达几十年的垃圾填埋处理历史。
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2023年,我市纳入国家监管的264条黑臭水体已累计完成治理242条,正在治理22条。全市168个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完成68个。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污水管控和治理模式,污水横流现象大大减少。淮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七种路径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2023年8月19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借鉴学习、推广落实淮阳治理经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年12月12日,淮阳区以“探索七种模式,形成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平原经验”为题在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稳步提升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全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稳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全年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7万户。同时,积极推广太康县智能化改厕服务系统,推动改厕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改厕后期管护服务水平。监督指导各地坚持农村厕所改造与使用管护统筹推进,建立健全日常巡检、设备维修、粪污清掏处理等长效管护体系,形成规范化的使用管护制度。
“我们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农业强市建设中,拉高标杆,乘势而上,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