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启峰/文 刘俊涛/图) 吃进旧棉絮、废布角,吐出“新”棉花,在商水县达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纺纺织)的4条古棉(旧棉絮)再生纤维生产线和6条布角再生纤维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工作。来自全国多地的废旧纺织品在这里经过多道工序后,变成可纺纤维,获得“新生”。
1月3日上午,达纺纺织总工程师朴洪泽进入车间,巡查生产流程。他随身带着一把紫光灯,不时对各道工序上的物料照一照,观察异纤成分。“只有达到99.7%纯度的植物纤维才能出厂,我们的工作就是从废旧纺织品原料里挑出异色、异物、异纤,经过开松、除杂、精细分梳,把它们转化为有价值的纺纱原料。”朴洪泽说。
近年来,商水县纺织业产能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随着达纺纺织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项目的落地,一个生机勃勃的再生纤维产业跃然而出。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产量达到300万吨。
达纺纺织站在了产业的风口。公司负责人郭冬风介绍:“我们目前上了10条再生纤维生产线,投产半年来消化废旧纺织品1.2万吨。今年我们计划新增20条生产线,实现全负荷生产,预计能消化5万吨废旧纺织品,可产出4万余吨再生纤维。按每亩棉花产量200公斤计算,相当于20多万亩棉田的产量。”
相比于新棉,再生纤维价格优势明显,可节约成本30%左右,同时因其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大受欢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明确要求产品中必须含有相当比例的再生纤维原料。“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不仅自用,还供应给一些知名品牌原料商,市场前景广阔。”郭冬风说。
商水县有我国较为知名的古棉交易市场,有60多家小型企业从事古棉收购、初加工,年交易古棉约6万吨。达纺纺织的落地、投产,不仅使商水“古棉之乡”的地位更加巩固,还直接把该县带到了全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的顶端。朴洪泽说:“我们的项目实现了运营智能化、装备智联化、制造数字化,且节能环保。下一步,我们将收购废旧服装,形成古棉、废布角、旧服装三管齐下的再生纤维利用局面,努力把商水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基地。”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