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为淮阳弦歌湖出土文物
199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年的春季,似乎格外短暂,好像一转眼就到了夏季。淮阳弦歌湖是淮阳城湖(后改名龙湖)的一部分,位于当时淮阳县城中南部,水域面积近2000亩。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一些人无序在湖边填地盖房,蚕食湖区面积,同时也对湖水造成了污染。为制止这种破坏城湖环境的行为,同时也为了大力发展淮阳旅游产业,淮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以弦歌湖为主的湖面及周边环境进行开发整治,包括湖底清淤、拆除违规建筑、绿化湖边环境等。到了5月初,弦歌湖的湖水已经排干,施工方开始用机械大规模清淤下挖,湖底普遍下挖2米~3米。在下挖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古墓,以弦歌湖的东部、南部最为集中。市、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向人们宣讲国家相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政策,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施工方立即停工,待文物部门清理发掘后再进行施工。
当时的周口地区文化局委派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组成考古专班,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时任周口地区文化局主管局长胡兆赢、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队长秦勇军,委派时任副队长的我具体负责此次考古发掘。于是,我和周建山、高礼祥、庞守忠、尹士军及当时淮阳县文化局文物股股长吴子军、淮阳县文物队队长王跃进等同志组成了考古专班。
6月上旬,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当时天气已很热,经常会汗流浃背。我们吃住在附近的宾馆,条件简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节假日,有时为了赶时间,或清理到重要墓葬,中午连轴转,午饭就直接在工地解决。下午经常会工作到晚上,天黑看不见了才收工。
由于之前是机械施工,发掘现场满目疮痍,大部分古文化遗迹被暴露,有的古墓仅剩底部,只有极个别保存完整。我们循着古墓的墓室痕迹,逐个清理。经过4个多月的辛苦劳作,发现的文化遗迹基本清理结束。
此次发掘共发现古遗址2处,古坑塘5处,窑址19座,窖藏2处,古墓葬100多座,其中有文物出土的20多座。这些遗迹由于机械施工、历史上被盗等原因,保存完整者很少,大部分仅存半部或仅剩墓底。虽然被盗、被扰严重,但仍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古遗址 发掘的其中一处遗址,为东周至明清时期,位于西关平信桥西段南侧,与西关现居住地面相平,在弦歌湖北岸。遗址内含较多东周至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物和建筑材料残片,还包含灰坑、窖藏、井、窑等遗迹,文化层厚度为3.5米~4米。另有一处遗址在湖底,为东周至唐、宋、金时期。位于南关居民区西侧,南宽150米、北宽100米,南北长与现南关居民区相同,平面呈梯形分布,内含较多陶器及建筑材料残片。
古坑塘 发掘中发现这些坑塘大小不一、互不相连,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分布在湖底清淤范围内。
古窑址 这些窑大部分被破坏,有的仅存火膛。从残存情况分析,古窑皆由窑道、火膛、火门、窑室、烟道组成,不同的是汉代窑平面为长方形,唐代窑为梯形。
井 发掘的两口井仅存下部,汉代井发现于湖底,用青灰色圆形井圈上下对接而成,井圈两端厚、中间稍薄;明代井发现于平信桥西端南侧、湖北岸的遗址内,内壁用杂砖(明砖、汉砖)卧置或平铺层层交错,砌筑成圆形。两眼井的井壁皆发现有使用的磨损痕迹或绳索磨损的沟槽。
窖藏 发掘的2处窖藏均在平信桥西端南侧、湖北岸的遗址内,呈圆形,为汉时期,大部分被破坏,仅存下部,周壁皆用砖平铺或卧置砌筑。其中一处为光滑的黄生土底,中间微凹,出土有蚌器、骨簪及骨器半成品。另一处底部用砖平铺而成,出土有青铜器、铜镜、铜带钩、铁器残片及残段。
古墓葬 考古发现春秋时期土坑墓1座,长方形,出土有青铜蚕1枚,长2.06厘米,宽1.08厘米,厚1.3厘米,重45克,形象生动逼真,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汉墓1座,出土有陶壶、陶罐等物。
唐代墓葬有中小两种,大部分为砖室墓,少量土坑墓。中型墓为多室,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及耳室组成,墓道为长方形斜坡和阶梯状两种。小型墓多为单室,平面呈船形、弧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皆有长方形斜坡墓道。
宋代、金代墓葬有中小型之分,皆为砖室墓,中型墓往往多室,有棺床,有的墓室有复杂的仿木结构和砖雕,小型墓多为单室,皆有长方形斜坡墓道。
上述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类别主要有:金器、银器、青铜器、瓷器、唐三彩、骨器、墓志铭、墓志砖、朱书买地券等。
这次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1座有确切纪年(公元881年)的唐代李堪墓。李堪墓为长方形砖室墓,长3.8米,宽3.2米,券顶保存基本完好。出土珍贵文物十余件:金钗1件,重30克;银碗1只,高20厘米、口径10厘米;黄釉双系瓷罐4件,通高30厘米~35厘米,釉色晶莹剔透,保存基本完整,部分双系随葬时故意破坏;黄釉碗2只;唐三彩贴花炉1个,高14.4厘米,口径9.3厘米,腹径15.1厘米,施绿黄色釉,釉色明亮匀净,为唐三彩中的精品;菱形瑞兽花鸟铜镜1面,保存完好,工艺精良,纹饰生动形象;完整石质墓志1合,青石质地,近方形,长39厘米,宽37厘米,厚16厘米,上合阴刻篆书“唐故李府君墓志之铭”9字,下合正面阴刻楷书墓志正文共24行,每行23字。
李堪,陇西郡人,史书无传,生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卒于唐僖宗广明二年(881年)。其身居官宦世家,文武全才,曾任忠武军节度正十将、陈州军事押衙兼知客务、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等职。前二职为军中基层军职,虽职级较低,但作用较大,是行军作战的先锋和负责整训的将领。后一职为从三品的荣誉官职,一般是散官,有职无权。
另外,在唐代一小型土坑墓中,还发现1枚东罗马银币,圆形,银币直径3厘米,厚0.12厘米,重2.5克。其正面印动物图像,外围两周联珠纹,联珠外为波斯文字,中有小孔,为周口考古首次发现,为研究唐代对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一座中型的宋墓中,发现了1件珍贵的瓷器——白釉刻花罐。这是一座砖室墓,中型,墓壁四周有砖砌的仿门窗结构,砖雕的壶、瓶等,历史上被盗。在墓室的一角,由于淤土的填埋,这件瓷器得以幸存。瓷器保存十分完整,高17.9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9.3厘米,直口,筒腹圈足,白釉刻花,上下部对称刻一团莲瓣花纹,中部刻折枝菊花纹,内饰白釉,底无釉,器型规整,釉色晶莹剔透,纹饰精美流畅,全国罕见,为宋瓷中难得的艺术珍品,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专家认为该瓷器是当阳峪窑产品,亦有人认为是登封窑产品。
其他重要发现有:金代方形陶质墓志1方,朱书题文“大金国陈州宛丘县第六都思陵村住人”。
金代陶质买地券1个,朱书题文“韦大金国陈州、杨邦居住……于本州宛丘县第六都思陵村自己益地内长寿所一座……明昌二年四月初五日”。
淮阳弦歌湖考古发掘,时间紧,任务重,所有参与发掘的考古队员,冒着酷暑,没有节假日,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虽然这些遗迹墓葬被盗、被扰严重,但也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为研究豫东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为补史证史提供了新的资料,特别是为淮阳城湖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弦歌湖区域没有宋金以后的文物遗迹,证明弦歌湖一带湖区形成于宋金以后。金代墓志、买地券证明淮阳这座北方重镇,宋金时期,曾被金占领、管辖,为研究宋金对峙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