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伟元)近日,市第六人民医院早期干预科接诊了初一学生小杨(化名)。他因在学校遭到同学欺负,不愿上学,父母只得带他到医院就诊。
据了解,小杨在被同学欺负后没有告诉父母,心情越来越差,晚上睡觉时脑海中就会浮现被欺负时的画面。慢慢地,小杨在学校时不爱发言了,还坐立难安,莫名哭泣。老师虽然关注到了小杨的状态,并和他的父母一同了解情况,还让欺负小杨的同学向他道歉,但小杨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接诊小杨的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魏海燕根据小杨的症状及检查结果,以急性应激反应将其收治入院,并为其制订了规范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杨对上学不再有抵触情绪,各种症状也有所好转。
魏海燕介绍,急性应激反应是人体在突然到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作用下产生的精神障碍。多数患者的精神症状在遭受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在数日至1周内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可持续1个月。患者经及时治疗可以痊愈。
据了解,急性应激反应多发于有创伤暴露史的人群、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病史的人群、有精神障碍病史的人群,以及儿童。其症状因人而异,患者通常最初表现茫然,然后出现分离性木僵或产生激越性活动,常伴有出汗、心慌、面红等自主神经症状,对于发病过程可能有部分或完全遗忘。
那么,怎样预防急性应激反应呢?魏海燕表示,患者应注意培养健康的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提升抗压能力。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
获得心理支持。必要时多找朋友谈心,获得他们的支持与信任。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独立性、主动性以及幽默感等。
自我调节。了解自己才能在面对紧急事件时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避免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急性应激反应。
加强体育锻炼。强健的体魄是抗击应激反应的生理基础。
患者在经历重大应激性事件后需尽早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