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在这里重拾城市荣光(城市记忆·三川十馆)

——听周口文史学者王羡荣讲周口十大会馆

□记者 徐启峰

对于很多周口人来说,三川十馆是故纸堆里的记录,是面目模糊的城市传说;对于周口文史学者王羡荣先生来说,三川十馆是他童年难以磨灭的记忆,是周口并不遥远的历史。1月18日,彤云密布,记者走进王羡荣老先生的家,听他讲述周口十大会馆的前世今生。

“我出生于1934年,当时周口正在建沙颍河上第一座‘洋桥’(钢筋水泥桥),第二年桥建成,沙颍两岸通行顺畅,真正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十大会馆建筑都还很完整,我上学时喜欢桥南桥北来回跑,逛遍了十大会馆。高大巍峨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刻,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上个世纪80年代,除了关帝庙(北岸山陕会馆),其余九大会馆都已荡然无存。1990年,我作为周口文史研究员,写出《周家口的十大会馆》一文,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十大会馆的建筑特色、存亡时间,想为城市留住一点记忆。”王羡荣老爷子今年90岁,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戴着助听器,说起过往,谈兴很浓。

沙颍河南岸的文化街,他幼时玩乐最多,自西向东有三座会馆:陆陈会馆、南岸山陕会馆、油业会馆。“陆陈会馆西边有个鲁班庙,南岸山陕会馆、油业会馆旁边都有丘子园。丘子园就是棺木暂放之地,外地客商去世后将棺木寄存于此,待方便时再运回老家,这足以说明会馆是外乡人的精神家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王羡荣说。

异地会馆一般都有一个,为何山陕会馆有南北两个?王羡荣解释:“康熙20年,南岸山陕会馆成立,每逢初一、十五开会,校斗验秤,足斤足两的可继续使用,发现缺斤缺两者,则罚以请戏、摆宴,周家口的诚信文化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下来,最终成为中原四大名镇之一。但是当时一河隔南北,北岸山陕商人到南岸会馆开会,因为要乘船,时常迟到,会议常常延时,时间久了便产生怨隙。山陕商贾财大气粗,北岸商人一合计,干脆在北岸再建一座山陕会馆,各开各的会。他们说干就干,于康熙三十二年建成北岸关帝庙,后世又多加修葺、扩建,最终成为十大会馆之首、中国文保单位。”

听闻三川十馆启动建设,王羡荣很激动。“如果能够完全按照旧制重建,周口的文旅资源必将得到极大丰富。”但是,今天的三川十馆汇聚于关帝庙前的43亩土地上,不似当年星罗棋布,而且规模形制都已缩略,想当年,一座油业会馆就占地40亩。三川十馆的重建,是文化的传承与城市身份的认证,而不是完全回到过去。“如果能够让人看到一个时代的光荣,记住我们城市的历史,这样也就足够了。”王羡荣看得很开。

王羡荣说:“我老了,但还是想到现场多走一走、看一看,为城市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他现在蛰居在家,对以往旧作进行校勘,希望能集结成书,为城市保存记忆。一座城市的传承,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②6

2024-01-19 ——听周口文史学者王羡荣讲周口十大会馆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24612.html 1 在这里重拾城市荣光(城市记忆·三川十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