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9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四下基层”要下到“点子”上

张琬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笔者认为,“四下基层”是我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金钥匙”,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走入基层、融入百姓,下到“点子”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到理论宣传薄弱点,把政策送到“房前屋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通俗化、大众化,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要把握了解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搞明白“群众想听什么”“百姓关注什么”,下足功夫将“冰冷生硬”的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美妙声音”“有趣画面”,用乡土俚语讲好新时代故事,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要立足基层实际情况,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房前屋后,主动贴近群众,始终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交心,话农事、聊家常,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讲清、讲透、讲活,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自觉践行党的正确主张。

下到问题困难隐蔽点,把调研放到“背阴胡同”。调查研究下基层应坚持问题导向,揣上问题把调研重心放到隐藏着群众急难愁盼、尚未解决顽症瘴疾的“背阴胡同”那里。在跟群众拉家常、诉衷肠的过程中理清民生痛点、难点、堵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调研要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设置路线、不吃预设“菜单”,走出机关、扑下身子,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蹲点调研、走访调研等方式,访企业、入村社、进田间,做好蹲点手记、民生日记,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从群众智慧中汲取力量,寻求破解难题的“源头活水”,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实招,让“背阴胡同”亮起来。

下到群众意见集中点,把信访做到“群众心坎”。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变“坐诊”为“出诊”,化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感受群众困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群众考虑,依法依规、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坚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所有的信访案件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自己当成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知心人、守护人,不打官腔、不踢皮球,群众合理诉求要及时回应、妥善处置,对不符合相关政策的诉求,要耐心解释、给予疏导。坚持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到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把信访工作转化为暖民心之举。

下到民生实事聚焦点,把办公桌搬到基层一线。现场办公下基层应秉持务实作风,聚焦农业、教育、住房、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把办公室从机关大院挪到田间地头,在群众门口搭起服务窗口。要坚持用好“一线工作法”,能现场解决的立刻行动,不能现场解决的要积极主动想办法,理清问题台账、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做到案不积卷。要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倾听群众的愿望呼声,体会百姓的安危冷暖,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建立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机制,对攸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作者单位:郸城县委组织部)

2024-02-09 张琬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26778.html 1 “四下基层”要下到“点子”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