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1日
第04版: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闻 PDF版

示范区:稳就业促创业 托起群众“幸福梦”

示范区在文昌万达举行招聘会。(资料图片)

□记者 姬慧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它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因此,做好稳就业工作至关重要。

2023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政策激励和服务助力并举、整体推进和重点帮扶并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就业形势稳定。2023年,示范区城镇新增就业1899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58.25%。

支持稳岗扩岗 推进就业创业

“饭碗”端稳了,日子才能安定、踏实、有奔头;就业稳住了,发展才能从容、坚定、有底气。

2023年,示范区聚焦重点领域,解决热点问题,持续发力支持稳岗扩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组织辖区4家就业见习单位开发见习岗位40个,助力15名高校毕业生和4名16岁至24岁失业青年就业见习。开发区直单位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高校毕业生22人,目前在岗16人;开发事业单位见习岗位12类,招聘事业单位见习人员47人,目前在岗11人。

示范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每月开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提供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针对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积极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确保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

示范区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2023年,该区共有17人申请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经审核,该区为5名符合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

关注重点群体 促进多渠道就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示范区真招实效为辖区群众就业打通堵点、拓宽渠道。

为解决辖区劳动力就业问题,示范区就业促进和医疗保障局积极收集发布本地各类企业招聘信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为用人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平台,促进辖区劳动力就近就业。针对未就业的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实行“一对一”帮扶。2023年,示范区就业促进和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累计发布招聘信息6000余条,为1000余人次提供就业服务。

示范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的工作岗位。2023年,示范区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111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83.3万元、绩效30.35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2.28万元。

做好服务保障 为企业与人才搭桥

示范区积极与企业对接,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政策宣讲”“送岗位进社区”“线上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促进返乡农民工、农村未就业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就业。

2023年,示范区共举行专场招聘会5场,其中,线上招聘会2场、线下招聘会3场。线上招聘会共有722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16988个,达成就业意向2215人;线下招聘会共有331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0332个,吸引40000余人次到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5338人。

聚焦人人持证 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对于家住许湾街道的蔡女士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当年,示范区组织开展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专场培训,蔡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培训,她用心学习,顺利通过测试,拿到了护理初级证书。很快,蔡女士便被一家养老机构高薪聘用,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是‘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专场培训让我们这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妇女多了一条就业致富的门路。”蔡女士说。

蔡女士的就业经历是2023年示范区6000余名参加“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专场培训学员的缩影。这一年,示范区共有6078人参加“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专场培训,新增技能人才3629人、高级技能人才1889人。

奋进波澜壮阔,成绩来之不易。展望美好未来,无不豪情满怀。新的一年,示范区将围绕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主动把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搭建更优就业创业平台,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24-02-2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27320.html 1 示范区:稳就业促创业 托起群众“幸福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