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启峰
一堆破碎的瓷片,一垛老旧的青砖,一件腐朽的斗拱……这些老物件在周口华威民俗博物苑(以下简称华威博物苑)寻常可见,足足有数千近万件——它们来自周口关帝上城商业区发掘现场,映射着周口辉煌的过往。
2月22日,大雪初霁,记者来到华威博物苑,在馆长杜忠义的陪同下走近这些老物件,历史的烟云如在眼前。
“2007年关帝上城商业区项目启动地面拆迁、地下发掘以来,华威博物苑对这片遗址老物件共进行3次抢救性保护,每次都收获颇丰,让我震撼。”杜忠义回忆往事,不胜感慨。
2007年,关帝上城商业区启动地面拆迁。当时杜忠义正在广州市出差,负责现场拆迁的川汇区城南街道一位负责人知道华威博物苑收藏民俗物件,便打电话给杜忠义,说现场一间老房子里的东西看上去有些年头,问他收不收。杜忠义当即表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希望整体“搬迁”。由于老房子已经倒下,这次华威博物苑仅收到了一对青石柱础、两对斗拱,以及数量不菲的砖瓦。
2008年11月,关帝上城商业区在建设过程中发掘出海量瓷片。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收集5000余片,经考查为明清时期瓷器,后出书《古埠遗珍——周口关帝上城出土瓷器标本》,对这次发掘成果进行汇总。一些民间收藏家闻讯赶来,希望有所收获,其中就有杜忠义。他赶到现场时,只见大量瓷片被附近居民、藏家随意捡拾,当即参与其中。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守在施工现场和古玩市场,跟着挖掘机转,往附近居民和藏家家里钻,捡拾、收购了大量瓷片。
2021年冬季的一天上午,杜忠义途经关帝庙西院改造现场,听到挖掘机轰鸣,便驻足观望,发现大量旧砖瓦、木件散落在废墟里,很快就要被当作垃圾掩埋在地下。于是,他立即召集人手,在废墟里“淘宝”,直到天色将暗才满意而归。这次,他收到了大量的砖瓦、滴水等建筑构件。
2022年春季,杜忠义在华威博物苑举行“寅虎2022年关帝庙(西院)拾遗展暨古埠遗珍展”,把近年来自己在关帝庙附近收集到的7000件砖瓦、227件房屋构件、上千片青花瓷片进行展出,引起强烈反响,观者如云。
“这些物件不值钱,但是可以从中一窥当年周口会馆的盛况。你看,这些斗拱、滴水做工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这些青花瓷片,色彩绚丽、晶莹剔透,来自景德镇,足以证明周口当时水连东西、货通南北,繁荣富庶。”杜忠义介绍着他的藏品,如数家珍。
说起瓷器,他有一桩遗憾事。2019年,他到漯河逛星期六市场(旧货市场),发现一块残破的“周口万寿宫”瓷板画,大喜过望,认为这是周口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的物品,提出收购。漯河那位摊贩善会察言观色,见他中意这块瓷板画,把原本几千元的价格加到了4万元。这个摊贩编故事说,瓷板画是他在商水邓城收的,与袁世凯有关系,价值大着呢。
价格太高,杜忠义只得作罢。从漯河回来后,他仍不死心,又给那个摊贩打电话。对方说,已经卖给另外一个周口人了,要回购,得加钱。
“也不知道那块瓷板画流到哪里了?”说起往事,杜忠义忍不住拨通那位摊贩的电话。
“我是周口看那块万寿宫瓷板画的人,老杜。”
“知道,疫情前你来过,大约有四五年了吧。”电话那头说。
“东西卖出去了吗?”
“没呢,还在我手里呢。”
“唉,可惜,那个瓷板画破了,不值钱了。”
“是啊,有缘人才喜欢。”
杜忠义放下电话,尴尬地笑了:“这人不实在,还在吊我的胃口。”看得出,他对那块瓷板画很上心。
这些年,为收藏他付出甚多。杜忠义是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市人大代表,还是周口华威家具城创始人,社会地位高,挣钱有门路,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车非豪车,饮食起居一切极俭,但是为收藏他却可以一掷千金,馆内藏品达到10万多件,可谓“汗牛充栋”,常年免费向社会开放,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有很多专家、学者建议他,转让藏品,增加收入,以馆养馆。可是那么多藏品,他舍不得丢掉一件!“各花入各眼,我所中意的,就是记录我们城市的物件,虽普通而不弃。”杜忠义说。
览一馆而知一城,睹一物而识一代,杜忠义已经做得足够好。三川十馆的城市记忆里,需要更多他这样的有心人!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