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曹来凌

如何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等问题,如何化解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差距等难题已经成为当下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扶沟县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率先启动优质均衡创建,“扶沟教育”品牌擦得更亮。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调优学校布局。2023年暑假期间,共撤并50人以下教学点102所,释放教师资源457人。优化后全县设置学校305所(学前126所、小学147所、初中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中4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校布局更为科学合理。

改善办学条件。2023年以来,合计投资8.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8所、新建标准化幼儿园15所、为乡镇公办幼儿园购置校车21辆,并充分挖掘城区初中教育资源,新增学位4500个。

建强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等教育改革,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全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县共招聘高中教师28人,特岗教师200名,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乡镇学校。另外,还引进了高层次人才6人,44名幼儿教师正在招聘中。

深化教学改革。在城区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实力较强的实验小学为龙头,重点带动城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采取“城区示范校+乡镇中心小学”的形式,以“省示范校”实验小学、“省特色校”红旗小学为依托,对15个乡镇中心小学的对口帮扶、结对办学,实现了师资融合、资源共享、教学教研同步的捆绑式发展。在乡镇区域内推行中心小学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目前,乡镇一体化办学模式已覆盖全县各乡镇,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学科性短缺的问题,学生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科技赋能增效。扶沟县克服财政困难,全力支持实施智慧教育2.0项目,总投资1.58亿元。项目以“平台+应用+资源+服务”为模式,建立扶沟县数字化教育大平台,将数字化治理普及到每一所学校,将数字化教学赋能到每一位教师,将数字化资源惠及每一位学生,构建起扶沟智慧教育新样态。

全面控辍保学。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扶沟按照“应返尽返”“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要求,加强学籍管理,制定“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全力做好疑似辍学学生情况摸排及劝返复学工作。同时,通过民政、人社、乡村振兴、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建立贫困学生家庭问题台账,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一名学生辍学,小学到大学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笔者认为接下来应当持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在2023年撤并50人以下教学点的基础上,2024年撤并100人以下教学点,2025年撤并200人以下教学点,逐步提高全县办学层次和水平。

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正在积极谋划的教育项目有桐丘初级中学、桐丘小学、扶亭街道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迁建等,规划增加城区学校学位约17300个。这些项目的最终实施,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大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联盟型教育集团的高质量运行,做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提升,实现“示范校(特色校)+中心学校”的高质量运转;建设试点合作型教育集团,以新建学校第二实验小学、文明路小学及第二实验中学为试点,与全国享有办学声誉的名校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持续提升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扶沟县委办公室)

2024-03-01 曹来凌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28259.html 1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