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40多岁的市民李女士到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她称自己长期失眠,可她的家人却说她睡眠正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觉得自己睡不好觉已经十几年了。早年间,家中老人生病,需要持续照顾,因此我经常熬夜,睡着后也容易惊醒。后来不需要照顾老人了,我开始发现自己睡不着觉,吃了好多助眠药物也没有效果,家人还不理解我。”李女士表示。
市第六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医生高战涛为解决这一“疑难杂症”,为李女士做了多导呼吸睡眠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李女士夜间睡了7个小时,且入睡时间和入睡后觉醒时间都很正常。但李女士依然表示,她晚上最多睡了2小时,且对周围环境有明显感知。
“我根据她的自述和检查结果,认为她患了矛盾性失眠。” 高战涛说,矛盾性失眠是指患者主观认为自己失眠(如低估自己的睡眠时长),且主观认为的严重程度远超过客观检测结果。
高战涛介绍,矛盾性失眠的产生原因有很多,患者将夹在短暂觉醒中的数次浅睡眠期睡眠误解为觉醒,对威胁睡眠的事物产生担忧或选择性注意,丘脑已失活而大脑皮层仍较为活跃等,均可造成矛盾性失眠。
“治疗矛盾性失眠的方法有睡眠认知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和睡眠麻醉诱导等。这些方法可以纠正患者对睡眠的误解,增加睡眠深度,同步丘脑和大脑皮层的失活时间,改善患者对睡眠的主观感受。”高战涛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睡眠状况得到了改善。
高战涛提醒,预防矛盾性失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睡前过度饮食,避免饮用咖啡因等刺激性饮料;适度锻炼,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使用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史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