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健 李艳华 付永奇
大河澎湃歌向东,浪花朵朵洁如银。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诞生起就是依水而居的,不管是部落还是城市,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充沛的水源。
周口,因水而生,因港而兴,境内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一河穿城”,是河南省唯一拥有达到三级以上、四季通航标准内河航道的城市,常年能够通行单船两千吨级、拖船超万吨级货船,历史上曾有“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繁荣景象。
近年来,周口抢抓江淮运河通航和河南省“两河两港”建设机遇,将“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作为新目标新愿景,努力写好助力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这篇大文章。
周口,中原出海新通道上最大的桥头堡
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始终是我省加快补齐内河航运短板向海图强的宏伟大计,更是拥有得天独厚航运优势的周口千万人民的梦想。
省委、省政府始终关怀、牵挂着周口的发展。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多次深入周口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周口发展、新兴临港经济城市建设工作掌舵领航。这也是我市做好下步工作的根本遵循。
围绕不负省委、省政府嘱托,周口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变边缘思维为前沿意识,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新兴临港经济城市,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争做河南面向东南沿海的开放桥头堡。
我市以前瞻30年的眼光,编制完成周口港总体规划、多式联运发展总体规划等15项规划,构建以周口中心港为龙头的“1+9”港口体系。目前,已经建成规模性港口7个、千吨级泊位56个,累计开通国内国际集装箱航线24条,2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品种货物和10多个省的20多个品种货物在周口中心港上岸。
周口港成为长江以北国家第一内河大港。
2021年2月,周口港成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
2022年,周口整合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成立周口临港开发区,明确内河航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临港经济新模式。
2023年,周口港口综合物流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历史性突破4000万吨、10万标箱。
周口,中原出海新通道建设的主战场
我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但航运发展缓慢。如何实施优势再造战略,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是多年来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从我省航运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从周口港起航,沿沙颍河进入淮河干流,进而取道淮河干流直抵长江,便能实现通江达海。与陆路运输相比,水运具有通江达海的便捷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对发展内河航运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9月,河南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周口召开,“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被明确提出。内河航运发展被提升到空前高度。
2024年初,河南省首个指导港口规划建设文件《周口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发布,提出努力将周口港中心港区打造成港航基础设施和航运技术装备一流的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内河航运大港,助力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发展周口港成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在今年全国两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长王凯提到,建议将中原出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是河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是河南加快融入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再推动,也是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布局、新规划。
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是事关周口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以“畅通道、强枢纽、优服务、提智能、促绿色”为主线,统筹航道建设、港口建设、产业培育,全面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助力中原出海新通道建设。
目前,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五升四”工程已竣工,“四升三”工程全面开工,3000吨级船舶可直接通江达海。沈丘刘湾港码头、周钢专用码头是全省2个实现“公铁水”联运的内河港口。
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搭建完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具备封关运营条件,沙颍河航运信息中心正在加快建设,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也在逐步积聚成势。修建了160多公里的沙颍河绿色长廊,沿沙颍河生态经济带正在加快形成。
周口港200万标箱小集作业区4月3日开工,将建成国内一流港航基础设施,一流航运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集装箱专用码头。
西华通用机场建成运营,周口民用运输机场加快推进,郑州国际机场一小时直达,周口“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正确,有力有效,中原出海新通道作用日益凸显,将成为促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大引擎。
周口,中原出海新通道建设的主力军
战鼓擂起,号角吹响。带着建设中原出海新通道的使命,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开始在桨声灯影里谱写绚丽华章!
“畅通道”,打通堵点卡点。2024年,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国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构建畅通的航线网络,在已开通14条国内航线、10条外贸水运通道的基础上,新开通周口港至武汉港等6条国内航线。持续推进“铁水”“公水”深度融合,运营好沈丘刘湾港铁路专用线,开工新建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用线,打通“铁转水”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规划建设宁洛高速武盛大道出口通道,进一步强化“公转水”联运。
“强枢纽”,提升支撑能力。加快培育引进高效协调的物流运营主体,推进物流商贸产业集聚发展,引导支持已入驻的天实物流等40家物流贸易企业做大做强,今年新引进20家供应链齐全、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商贸企业入驻。
“优服务”,强化配套设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建成投用周口中心港服务中心项目,提升港口大食堂和码头前沿便民服务能力。做好物流配套服务,今年建成投用智慧化集装箱堆场和仓储项目,开工建设中储粮粮食储备基地、中农云仓储国家农资储备库。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配合豫海新通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做好码头管理运营服务。
“提智能”,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公转水”“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利用5G赋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开工建设航运信息中心,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
“促绿色”,推广新能源运输设备。积极推动新能源车、船、装卸设备运用,引进国联集团300辆绿电重卡入驻周口中心港,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园区型新能源重卡/船舶双示范换电站和公水绿色联运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引领智慧港口绿色发展,积极推进航道港口建设,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据测算,通过公改水,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我市去年减少碳排放约75万吨,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储粮粮食储备基地、中农云仓储国家农资储备库等项目开工建设,将成为豫东地区重要的粮油和农资经营储备基地。打造周口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覆盖豫皖苏以及辐射淮河、京杭运河及长江沿线的大型内河船舶制造基地。推进豫皖跨省临港经济合作区取得实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周口,中原出海新通道上的新港城
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每一个进度、每一份成效,都值得期待。更值得期待的,是周口这个不断加快脚步向海而行的内陆城市。
近年来,周口借助构建出海新通道做大城市经济,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和临港贸易枢纽经济,壮大临港经济、智能制造终端、现代食品、生物经济等,加快布局临港偏好型产业,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益海嘉里、安钢集团、周海粮油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周口。 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2.7%,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
借助中原出海新通道,周口立足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7个重点产业链,把创新落到企业、产业、发展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转型。
围绕益海嘉里产品优势重点发展生物经济。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加快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生物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围绕港口码头优势重点发展临港贸易。紧抓引江济淮工程通航机遇,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各港口之间的合作,畅通周口港进江出海通道,成为中原融入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
围绕枢纽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不断完善提升现代物流体系,加快京东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建设,积极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全力打造医药物流产业园,支持医药物流企业向集群化、智能化发展,力争2024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实施跨境电商优势再造行动,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跨境贸易、线下展示交易、直播孵化、科创空间等平台,促进跨境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大宗货物物流产业发展,年产值达60亿元。
围绕现代化园区优势重点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加快推动益海嘉里、娃哈哈、鲁花、五得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实现新突破。
临港经济风生水起,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初具规模。
对接港口群,融入长三角。站在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的新起点,周口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全面入局,把发展坐标放到全国、全省的大局中去定位,不断朝着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迈进,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深蓝、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