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川汇区七一路街道: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圈”出群众幸福生活

□记者 韩志刚 通讯员 吴登科

近年来,川汇区七一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和“创文”为抓手,创新实行“三区”(小区、街区、片区)融合改造机制,持续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让群众足不出“圈”就能尽享便利,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基层治理新路子。2023年,七一路街道被授予“全市社会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构建服务“大平台”

七一路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建立精细化网格,把服务和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微网实格”夯实机制化保障。搭建1个办事处总网格、12个社区级网格、238个小网格和294个小区楼院微网格,系统性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在微网格织密健全、服务资源在微网格集成落地、群众评价在微网格及时感知,实现基层治理网格化和精细化。

“三联三化”深化网格化管理。以“干部联网格、干警联社区、党员联住户”为抓手,以“网格管理信息化、网格力量多元化、网格服务精细化”为目标,着力构建“三联三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让治理小网格成为服务“大平台”。2024年1月17日,全市“三联三化”工作现场观摩会在七一路街道文明社区召开。

多元力量提供精细化服务。12个社区级网格分别配备“一长一警两员”(即网格长、民辅警、网格指导员、政法联络员),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求助;238个小网格分别选聘238名网格员,分片包干;落实支部+党员“双报到”机制,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发动辖区“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充实到网格中,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多元化协商、精细化服务。

“三区”同改 打造幸福“生活圈”

七一路街道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探索“三区”(小区、街区、片区)融合改造机制,实现人居环境、功能品质、片区形象的同步提升。

改小区,四院合一成大院。对供销社家属院、五交化家属院、文中小区、财税小区4个小区实施并院一体化改造,先后拆除平房、小配房136间1650平方米,腾出更多公共空间,规划停车位,增加绿化面积,改造地下管网,打造休闲广场,安装门禁系统和路灯,实现空间、设施、资源共享,危房变新房,小区变大院。

改街区,老街变身展新颜。聚焦街区空间形态优化、公共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沿街业态更新,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将片区内16个老旧小区与2条背街小巷、2条主次干道统筹整改提升,在充分保留历史文化记忆的基础上,让老旧街巷焕发新生机。五交化邻里服务中心集党建、服务、活动、办公于一体,服务群众“零距离”;国槐街成为网红打卡地;文明路、七一路被打造成示范街区;教体局家属院、五交化家属院等老旧小区经改造提升,入驻红色物业,面貌焕然一新。

改社区,打造便民生活圈。围绕“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文明社区全力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不仅新建了社区警务室,而且设有党建、民政、养老、社保等政务服务窗口,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领代办等工作机制,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新建社区邻里中心,设置中医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周边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仅沿街门店达365家,运动、休闲、购物、餐饮、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业态一应俱全。2024年2月2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畅通“微循环” 打造便利圈》为题,对七一路街道文明片区改造成效进行报道。

“小”处发力 织牢民生“服务网”

七一路街道以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小区微网格为切入口,积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办好民生实事。

“小议事”实现“大和谐”。积极用好党群议事会等平台,依托“入户走访”等活动载体,常态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常态化协商议事、交流互动,鼓励引导群众迈出“小家”、走进“大家”,形成“共扫门前雪”的良好局面。

“小清单”开启“大服务”。通过开展“入户走访”活动等形式,全面了解辖区群众需求,制定“需求清单”,按照“共驻共建共享”原则,主动对接辖区共建单位、“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等,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形成资源项目清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小志愿”筑牢“大幸福”。分门别类组建16支志愿服务队,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②5

2024-04-18 川汇区七一路街道: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36026.html 1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圈”出群众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