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周口:一城阅尽六千年(主流媒体看周口)

周口,地处河南省东南部的黄淮平原腹地,这里三川交汇、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是对这里最好的诠释。

□ 方化祎 李时珍

为期一个月的淮阳太昊陵朝祖庙会、农历二月十五举行的老子祭典……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河南周口都会因为数场文化盛会备受瞩目,万千海内外华人游子归来寻根问祖、祭拜祈福,周口当地民众也会齐聚现场感受“羲皇故都、老子故里”的文化魅力。

周口,地处河南省东南部的黄淮平原腹地,这里三川交汇、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是对这里最好的诠释。这里是陈楚故城,历史上三次建国、五次建都;这里还坐拥沙颍河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曾经漕运兴盛、商业繁华,至今有“中原港城”之美誉。

在古老而年轻的周口,可以探寻华夏文明的起源,惊叹东方智慧的精奥,感受陈风楚韵的厚重,阅尽内河航运的变迁。

中华文明 曙光初现

要问周口有多古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过:“在五亿七千万年前至十九亿年震旦纪期间,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是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大片的淮阳古陆。”

说到中国的历史源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脱口而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纵观史籍,尽管历史上的“三皇”有多种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伏羲都位居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伏羲建都淮阳,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石破天惊的发明创造,开创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

相传,6000多年前,由于气候剧变,伏羲氏带领他的部落,自成纪(今甘肃天水)沿黄河而下,在淮阳择水而居,融合了强大的东方太皞部族,形成了太昊伏羲部族。伏羲在此建都,演八卦、结网罟、养六畜、正姓氏、制嫁娶、造书契、兴礼乐……肇始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据相关史料记载,伏羲“以龙纪官”,以龙为图腾崇拜,使得淮阳成为“龙文化”发源地。伏羲在淮阳制嫁娶、正姓氏,结束了中国远古乱婚、杂婚的时代,开辟了“一夫一妻制”的人类文明时代,中华姓氏自此肇始。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中国最早的姓产生于伏羲时期,伏羲之后为风姓,这是中国第一姓。”由此可知,人祖伏羲为万姓之根,古陈淮阳是万姓之源。

朝祖庙会 悄然升级

每年农历二月二的太昊陵朝祖庙会,自春秋伊始,始终香火鼎盛、历久不衰。如今,太昊陵朝祖庙会已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太昊陵庙会以单日82.5万人的游客数量被吉尼斯总部授予“全球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每年庙会期间,太昊陵的日均客流量可达20万人次。而太昊陵,作为“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2024年,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周口市国家级旅游品牌“零”的突破。历经千年的太昊陵朝祖庙正悄然“升级”为伏羲文化旅游节。围绕“伏羲”“庙会”等元素,周口市全力打造文旅IP,发挥淮阳的旅游文化优势,为游客解锁了更多庙会新体验。

从2023年开始,为保护传承伏羲文化,赓续弘扬中华文脉,与庙会同时在太昊陵广场上开展的还有“周口伏羲书展”。这在千年古庙会上呈现的文化新气象,好评如潮、备受追捧。

此外,淮阳区破除门票经济思维,以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为核心,打造出龙湖仲夏夜市集街区、姓氏文化城商业街、陈楚古街等商圈,大力发展沉浸式文旅、演艺旅游,举办了担经挑、古埙秀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借助古庙会的火爆人气,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点旺了城市的浓浓“烟火气”。

老子文化 生生不息

公元前571年,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生于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成长于涡河边。在这里,他读书、讲学、悟道。周口鹿邑的这方土地,孕育了老子思想,成就了《道德经》。

自汉代以来,为追思这位先贤智者,每逢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日,后人便在老子故里——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起庙会、行祭拜,世代延绵,千年不息。2021年,鹿邑“老子祭典”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2024鹿邑县老子庙会陆续开展民俗展演、桃花节、原创艺术作品评选、老子故里文化进高校、鹿邑县县情推介及招商引资等系列活动,为期一个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也影响一方人。绵延2000多年的老子文化,汇集成鹿邑生生不息的文化符号。在鹿邑县城,紫气大道横贯城区东西,真源大道横贯城区南北,下辖的4个街道办事处名称分别为真源、谷阳、卫真、鸣鹿,几乎都和老子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

“在鹿邑,学校和一些民间组织会有意识地组织孩子们从小学习老子文化,经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鹿邑县还专门研发了《道德经》的小学和中学校本教材。”鹿邑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学习、研究老子文化在鹿邑已经蔚然成风,老子文化就像春雨,沁润到每个鹿邑人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挖老子文化独有“富矿”,持续擦亮“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实践。

因港而兴 开启新程

千百年来,古老的沙河、颍河和贾鲁河蜿蜒流经豫东大地,在周口三川交汇。其中,沙河和颍河交汇成沙颍河,成为淮河流域的最大支流。三川交汇,孕育出曾经盛极一时的商业重镇周家口。

沙颍河的航运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战国即有木船往来,曾是著名的鸿沟水系组成部分,后成为京杭大运河“通济渠”的一部分。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他开辟中原水运,大批物资由江淮经颍岐口(今周口东)转运,取道卫河经天津到北京,周口漕运始兴。

全盛时期,18个渡口星罗棋布散落在沙颍河两岸,116条街道纵横交错。安徽的茶麻,两湖的竹木,两广的纸、糖,天津的海盐,山西的煤炭,蒙疆的骡马,还有豫西的山货,均荟萃周家口,行销各地。每天港口吞吐量3万多吨,合白银 20 万两之巨。

内河航运创造了繁华城镇,城镇的繁荣又服务和促进了航运的发展。明清时期,东起界首西到襄县,沿河码头拥有货船几千艘,呈现三川上下千帆竞渡、船只往来如梭的繁荣景象,吸引了全国各地商人和能工巧匠前来投资兴业。当时的周家口,商业繁荣、商帮涌现,商贸会馆和行业庙宇林立。

这种盛况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铁路与公路运输快速发展,运输竞争压力加大,且各地到处建闸,周口的水运逐渐断航了,桨声灯影不再,空余一川清流。

随着时间的奔涌,因港而兴的历史名城周口,开始了新的航程!

2017年4月6日,久违的汽笛声响彻沙颍河两岸的上空,一艘艘货船驶出港区激起了汹涌的浪花,周口港开港运营……

坐拥沙颍河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跻身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的周口港,是“河南第一大港”,开通了国内国际集装箱航线24条。目前,周口港中心港区共建成投运挖入式港池8个、千吨级泊位47个。

2024年4月3日,河南省第十二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主会场设在周口,重点聚焦内河航运。活动中,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被选为“开工一批”项目代表开工建设。

“新开工中心港200万标箱智能化小集作业区、疏港铁路专用线、沙颍河航运信息中心三大标志性工程,是全省‘两河两港’建设的重大项目,必将成为周口打造国家内河航运重要枢纽的强劲支撑。”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口市委书记张建慧表示。

近年来,周口市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围绕“河南第一大港”,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做强临港经济,成为中原融入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通江达海”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原载于2024年4月15日新华社客户端)

2024-04-19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36190.html 1 周口:一城阅尽六千年(主流媒体看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