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文/图
亲爱的妈妈:
……
妈啊,妈啊,我将与您永别,勿因儿不在您身边而悲伤!
妈啊,妈啊,儿不会为您丢脸,将在九泉下由曙光看到光明!
……
这是1948年烈士就义前写给母亲的绝笔信,这是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和安慰,这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
什么样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如此激昂绝唱?
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作者——鹿邑县高集乡枣园村的刘国权烈士。
春天的鹿邑大地,万物蓬勃。3月22日上午,温暖的阳光穿过苍劲柏树针叶的缝隙,洒在鹿邑县高集乡枣园村刘国权烈士纪念碑上。
在枣园村林立的别墅式住宅楼中间,有一处古朴庄重的传统砖混两层楼房,就是刘国权烈士故居。故居大门前方,是庄严肃穆的刘国权烈士纪念碑,正面刻有原水利电力部治淮委员会主任李苏波的题词“刘国权烈士纪念碑”,背面刻有刘国权烈士事迹。
“从小我就听妈妈说,我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不久,一天傍晚,有两个人骑着两匹白马前来告诉她这个不幸的消息……”刘国权烈士的二女儿刘肖琴眼含泪花,动情地说。
“姥爷刘国权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灯塔,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说起姥爷,刘国权烈士的外孙普杰很自豪。
“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刘国权的事迹,去北京、开封、徐州等地拜访过刘国权的战友、同事。多年来,我一直传播他的革命事迹,问心无愧……”曾作为知青支教延安十余年的村民刘耀东,感慨地告诉记者。
富家子弟干革命
青砖灰瓦、古朴典雅的刘国权故居,是由其祖父、晚清贡生刘心广所建。1883年农历八月初八早晨,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中,这座楼房开工。楼房上下二层共八间,于农历八月十五举行了上梁典礼。楼上全是八块砖一组扣顶,楼下全是八块砖一组铺地。农历八月二十八,房屋完工。这座小楼因多处与“八”字有关,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八八楼”。
推开“八八楼”斑驳的木门,记忆的闸门被重新打开。刘国权,字子威,1917年5月出生于此。他的家族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且有着不俗的影响力。幼年时期,在长辈的关爱下,刘国权过着十分优渥的生活。
军阀混战的年代,长辈都希望刘国权能够继承家业,如果有能力的话,在当地谋得一官半职,照应家族的发展。
但是,刘国权并没有按照家人设计的路子走。外出求学的刘国权考入西南联大后,受老师闻一多等革命者的影响,到重庆、西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又先后到苏联、法国留学,掌握了多门语言。
1938年,刘国权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一生交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940年初,刘国权被党组织派往豫皖苏一带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为掩护身份,刘国权于1945年前后在柘城和商丘任教,化名刘磊、柳威。后又被派往开封,以报社记者、编辑的身份活动于豫东、皖北等地国民党军政机关,收集军事情报。
为唤醒群众,刘国权深入农村,携带幻灯机、留声机宣传革命思想。在家乡,他以“八八楼”为基地,召集20多位同学组建同乡会,利用老乡关系传播革命思想,引导大家学习革命著作,教群众唱革命歌曲,把军事情报送往我军驻地。
峥嵘岁月里,“八八楼”成了刘国权革命的大本营。
智救美国飞行员
1945年8月,正值高粱成熟,一天中午,枣园村及周边村的老百姓正在庄稼地里干活。
“嗡嗡……嗡嗡……”突然,飞机的轰鸣声传来,声音凄厉刺耳,让人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大家抬头观望,只见一架飞机在空中冒着浓烟,摇摇晃晃地坠落在不远处的高粱地里。
“快看,快看,空中还有一个白花花的东西……”原来,是失事飞机的飞行员跳伞逃生。降落伞在空中飘来荡去,最终被一棵大树挂住。群众纷纷赶来,见到一位大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正吊在树上,腿脚蹬来蹬去,就是下不来。
群众找来剪子、梯子,把这位外国飞行员解救下来。
飞行员“叽里呱啦”说了大半天,没有一个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群众端来水让他喝,他也不喝。正在为难之际,有人提议领他到“八八楼”找刘国权去,大家都知道刘国权精通外语。
闻讯赶到的刘国权,“叽里呱啦”与飞行员交流半天。经刘国权翻译,群众才知道,这位是美国飞行员,他在执行任务时,所驾飞机在商丘被日寇击中,南逃至这里。
刘国权大声告诉乡亲们:“这是咱们的美国盟友。大家不要伤害他,他是帮助中国人打日寇的。”
朋友来了有好酒。刘国权立即把飞行员领回“八八楼”,热情招待,让其短暂休息,当晚送至附近我军驻地。
可是,美国飞行员被刘国权领走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日寇那里。第二天,驻扎在柘城县安平镇北古桥村的日寇将枣园村包围,进行地毯式搜查。好在飞行员在刘国权帮助下,已提前离开,躲过一劫。气急败坏的日寇搜查半天什么也没有搜到,就对着村里的麦秸垛这捅捅那捣捣,最后带着一群伪军败兴而归。
捋麦穗解乡邻之难
日寇投降后,刘国权先后在柘城、商丘以教师身份在师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为革命队伍培养输送大批人才。
1946年5月初,刘国权从外地归来,站在家乡广袤的田野上,他听到了麦子拔节抽穗的声音,看到了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在他家几百亩田地里,种的不仅有小麦,还有大麦。大麦比小麦早成熟十几天,青黄不接时,往往是救命的口粮。
一天上午,刘国权拿着课本到地头看书,见十几位衣衫褴褛、唉声叹气的村民提着篮子从身旁走过。由于经常外出,刘国权只认识几位年长者,并不熟悉其他人。
“大伯、大哥们,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们这么难过啊?”
刘国权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人因家中粮米告急,准备结伴外出要饭,渡过难关。
刘国权一听,毫不犹豫地说:“别走了。这几十亩大麦都是俺家种的,你们都到地里捋麦穗吧。谁家粮食不够吃,谁捋。我看着你们捋……”
刘国权的话,如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个人。可是,大家不敢接受,以为他说的只是玩笑话。见大家不相信,刘国权玩真的,亲自捋几把麦穗往大家的篮子里扔,对他们说:“还犹豫什么,干活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激地看着这位富少。在刘国权的帮助下,村民们将几十亩饱满的大麦穗捋得一干二净。
村民们没有想到,这位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和穷苦村民之间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
第二天上午,刘国权的一位长辈看到自家地里的大麦穗被“收割”一空,气得大吵大闹起来。听到吵闹声,刘国权急忙赶来,心平气和地说明情况。他劝长辈说:“是我让他们捋麦的。都是村里的老少爷们,接济一下没啥错!你忍心大家饿肚子吗?”
刘国权细心地做长辈的思想工作,使他的怒气烟消云散。
在家期间,刘国权没有放弃对家人的劝说,指出中国各地发生革命的必然性,并为家人描绘了新社会的美好景象。
“作为普通农民,他们要的就是有可以自己耕种的土地和安宁的生活。”在刘国权持续的劝说下,家人转变了想法,还主动将家中的部分地产分给贫苦百姓,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时至今日,刘国权带领村民捋麦渡难关、分地的历史记忆依然鲜活。
写给母亲的绝笔信
1947年2月1日,一支部队浩浩荡荡地通过鹿邑县城的城门,队伍军容整肃、纪律严明。群众惊喜地发现:期盼已久的解放军进城了!鹿邑县第一次解放,刘国权和群众里应外合,并为我军顺利进入城内提供了重要情报支持。
此时,国民党败相已露,历史的天平向共产党一侧倾斜。因策反敌人工作的需要,刘国权被派往省立商丘中学(归德府中学堂)任教员。随着我军不断取得胜利,商丘古城成为我军解放的目标。在逃离商丘前,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进行了极力破坏。
1948年9月的一天,20多名特务手持短枪跳入省立商丘中学校内,冲进刘国权的住处,将其团团围住。
面对猖狂的敌人,刘国权喝斥道:“尔为尔,我为我,各保其主,何必欺人太甚!!!”意识到情况不妙,刘国权穿好西装,打好领带,梳好头发,昂首挺胸走出住室。他语重心长地对围观的师生说:“要头脑冷静,看清是非!同志们,再见吧!”随后,刘国权被押解上车。
敌人的恶行激起全校师生的愤怒。两天后,该校师生利用各种关系到监狱探监。
虽然只是短短的10分钟探监时间,师生们却见到了一位不屈的钢铁战士:刘国权遍体鳞伤,衣不成形,面不成容,但双目炯炯有神。他微笑着对学生们说:“你们都来啦,太谢谢你们啦!”
刘国权早已料到自己时日不多,提前做好了打算。趁师生探监之机,他机警地将一个小纸团从铁窗的缝隙中递给一位学生,说:“请费心交给校长诸予。”
纸团上是刘国权写给母亲的家书,也是我们能看到的刘国权留在世间最后的一段文字。
亲爱的妈妈:
妈啊,妈啊,我的血还未冷,我的心在跳动;
妈啊,妈啊,不忘您养育之恩,永记您哺育之情;
妈啊,妈啊,我将与您永别,勿因儿不在您身边而悲伤!
妈啊,妈啊,儿不会为您丢脸,将在九泉下由曙光看到光明!
您的儿子此时此刻亲笔。
刘国权
通过审讯,国民党反动派认为刘国权掌握有重要情报,希望能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入狱数天后,刘国权被秘密押送至徐州“剿总”监狱。
革命理想高于天,抛却家中妻与小。审讯中,刘国权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始终不向敌人泄露任何秘密。
审讯几天后,敌人对刘国权无计可施,便恼羞成怒,残忍地将其杀害。
刘国权牺牲后,其尸骨被秘密葬于徐州子房山,现在的枣园村刘国权墓只是一处衣冠冢。
烈士精神励后人
刘国权牺牲后,他的妻子每日以泪洗面。更令人伤心的是,刘国权长子3岁夭折,长女刘肖军、次女刘肖琴在母亲拉扯下艰难地生活,常常吃了这顿没下顿。
后来,由于生活困难,10多岁的刘肖军凭借记忆,孤身一人步行70多里,到鹿邑县城求助。县里一位领导认出她是刘国权烈士的女儿,便把她安顿下来,并送她到鹿邑玄武读书,每月给予3元的生活补助。长大后,刘肖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
刘国权牺牲已经76年了。如今,他的女儿刘肖军和刘肖琴青丝变白发,退休后安度晚年。她们虽然没有享受到如山的父爱,却替父亲见证了人间由曙光到光明的辉煌历程!
站在父亲的纪念碑前,往事涌上心头,她们想对父亲说:“父亲,您抛却小家为大家,您为之奋斗的目标早已实现!父亲,我们永远想念您!”
为充分挖掘革命文物资源,让革命文物彰显强大生命力,1992年5月,枣园村在为刘国权立碑之际,对“八八楼”进行维修。2022年,由县文物部门牵头,对刘国权故居进行维护,更新了房瓦、木椽,修缮了室内木制楼梯。2021年9月,刘国权故居被鹿邑县人民政府批复为“县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2023年,周口市公布全市第一批2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刘国权故居榜上有名。2024年2月,鹿邑县人民政府批复了刘国权故居保护范围。
时届清明,风和日丽。刘国权故居前,几棵高大的柏树蓊郁苍劲。光阴荏苒,岁月无声。刘国权烈士虽已远去,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