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伟宏 王晨 文/图
“深读需要一种共鸣,而阅读更需要一种触动,触动一旦发生,这就是阅读的种子已然种下的证明。”日前,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对于读书的认知与感受。
——怎么种一颗阅读的种子
丁丁认为,或许是某一个瞬间,或许是自己的突发奇想,或许是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等都会成为一颗种子。
“在读书日,周口举办一场隆重的阅读活动,以这种仪式感来赋予‘阅读’的美好,我认为这无形中就是一颗种子,可能我们都没有在意,但是它或许就在某一天发芽。”丁丁说,今年的周口“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看起来是一场程序性的活动,但是依然可以把现场的观众带到一种阅读的氛围中,大家此刻是和“书香”同在的。
丁丁举例说,周口连续举办的两届全民阅读大会,以及周口目前打造的书香周口、书香家庭、书香机关等,都是一种家庭氛围、社会氛围的营造,是一种正向的引导,而这都是种子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
——怎么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阅读的快乐,人人都有可能体会到,但我们也要用更清醒的头脑去维护阅读的良性发展。”丁丁说,有些人认为阅读是枯燥乏味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举办阅读活动不是打造书香城市的唯一方式,让阅读成为风尚也没有捷径,要倒逼一些相关部门去做更多的努力,形成更浓郁的氛围和更强力的引导,尝试找到阅读的刚需和阅读有用的平衡点。
“虽然我家中有不少藏书,但我不强迫女儿去读。有一天,我的女儿读了一本书后告诉我,读书很有意思,比打游戏有意思,接着就跟我分享了很多她读书中的感悟。这说明她真切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那这颗种子就开始发芽了。现在她很爱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会跟我分享她的感悟。”丁丁分享了自己女儿阅读的一个小故事。
“在阅读中,静下心来,想象书中的场景,或许作者的某一句话给自己带来了触动,就会把自己引入其中,身临其境时会发现这是一种绝妙的心灵体验。倘若作者的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那更是一种深深的共鸣了。”丁丁笑着说,“其实,不用着急,因为你总会在某一天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怎么讲故事吸引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赋予了阅读更多的形式——“书”的选择更加丰富,“读”的方式更加多元。
“不管哪种形式,讲好故事很重要,要在讲故事中吸引读者从而传递出思想,因为故事是有吸引力的,读者都是喜欢听故事,不喜欢说教。”丁丁认为,讲故事要学会具象化、细节化。
“具象化就是要言之有物。”丁丁说,要用物件来展开故事,“以物托志”,用“物”来承载故事、传递精神,把读者拉到营造的场景中,之后的娓娓道来就水到渠成了。比如《朱德的扁担》《周总理的睡衣》等这些文章,就是用一个具象的物体来讲述故事,从而传递出伟人的高贵品质。
丁丁强调,讲故事的内核依然是创作者本身要吃透故事,对故事中的角色全然了解,被故事触动过、与角色共鸣过,才能讲好故事。同时,要跟随时代,不停创新,不断思考读者所需所求,才能创作出一个完美的作品。
——青少年要读什么书
“读什么书这是个很大、很宽的命题。大家都知道读好书、读经典,这很正确但很宽泛。”丁丁表示,“红色基因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精神支柱,更是推动前行的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担当的青少年是我们的重要使命。红色书籍是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读物,希望红色基因在周口青少年中广泛传承与发扬,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周口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丛书阅读活动,活动推荐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等单位共同策划出版,包含注音版、儿童版、少年版、青年版四册,描述了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时代背景下,周恩来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逐步觉醒,接纳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急先锋的恢宏故事。
在书里,除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还配了近四百张全彩插图,以吸引青少年读者。
丁丁说,周口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周口孕育出老子、庄子等哲学家的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革命年代,周口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周口人民展现了坚韧的民族气节,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历史文化共同构筑了周口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在红色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周口青少年,更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人格魅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