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今年年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我市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十条重点任务”(政策解读)

□记者 苑美丽 何晴

到2024年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5月9日,我市正式下发《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垃圾分类工作“十条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构建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工作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创优城市环境。

《方案》提出,到2024年年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站、点(含升级改造)覆盖率达到40%以上;川汇区、淮阳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别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个、示范小区10个、分类达人(分类宣传员)10名;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机关事务中心分别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若干。

到2025年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站、点(含升级改造)覆盖率达到50%以上,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 35%,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

合理确定分类类别。各区政府、管委会要将生活垃圾明晰分类,因地制宜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目录。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设置统一规范、清晰醒目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方便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推动源头减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机制,深入实施重点行业源头减量行动;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推广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循环利用材料;鼓励引导邮政、快递、物流等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餐饮服务场所应设置节俭消费标识,倡导“光盘行动”;加强对果蔬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超市的管理,积极推行“净菜上市”。

加强党建引领。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深化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推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三个一”活动常态化。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源下沉到社区,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广泛宣传推动。以营造活动氛围、展现分类成效、发动全民参与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小区、进家庭、进广场、进商超,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推动公共区域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落实属地责任,积极牵头、引导、组织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场所,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以街道、社区为单元,按照生活垃圾“四分类法”开展强制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全覆盖;或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配套的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相关工作制度。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树立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实行家校联合,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完善分类投放设施建设。依据空间条件、人口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投放点数量和点位,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厢房、亭站等设施设备。新建居民小区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使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以居民小区或社区为单位确定大件垃圾集中投放点和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作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宣传,推行“定时定点定人督导”投放,落实分类投放管理人制度,实现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有效分开,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能力相匹配的运输网络。加大中心城区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改造力度,可回收物交投点(回收点)、分拣中心规划建设,转运场站做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运行稳定。逐步建立厨余垃圾运输系统,加强运输车辆规范化、密闭化改造,配备专用收集运输车辆。发挥基层组织在生活垃圾清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物业管理单位、生活垃圾清运单位之间的有序衔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问题。探索开展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市场化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有害垃圾收运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智能平台,对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作业信息驾驶轨迹进行实时监控。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到2024年年底,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焚烧厂平均运行负荷达80%以上,公共机构厨余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加强有害垃圾收集、暂存、处理设施建设,规范有害垃圾处理。

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优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高度融合的收运体系,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分拣中心和集散场地。研究制定低值可回收物的支持政策,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中的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2025年年底“两网融合”建设目标基本实现。②6

2024-05-10 今年年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37538.html 1 我市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十条重点任务”(政策解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