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桑田十二年(乡土周口)

□记者 刘彦章 徐启峰

黄桥水蜜桃天下闻名,但黄桥不止有桃子,还有彩虹西瓜、水果番茄、车厘子、桑葚……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

5月中旬,麦梢青黄,西华县黄桥乡后石羊村“五月椹”桑树园里,200亩桑树进入盛果期。紫色的“大十”种植最多,成熟的果子状如鸡腰,色泽紫黑,肥硕多汁,是酿酒的好材料,鲜食亦佳;白色的“青玉”种植较少,果实初为青色,成熟后洁白如玉,个头不大,极为甜美,是鲜食上品。

50多位工人正在林下采摘,一天可采摘1万多斤桑葚,采摘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雨水少,适宜耐旱的桑树生长,果子品质好。”看着成熟的果实,“五月椹”桑树园总经理杜沛鑫露出舒心的笑容。他打理这个园子12年了,今年是一个难得的好年景。

12年前,杜沛鑫农学硕士毕业,回到家乡与父亲杜建丰一起建起这个桑树园。桑树是中国最古老的乡土树种,曾经广泛种植,“丝绸之国”的称誉就是建立在一片片桑林之上。时过境迁,桑树地位式微,偌大的周口,桑树难得一见,像“五月椹”这样连块成片的桑树园,更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杜建丰是老林业人,高级工程师,他识得桑树的好。桑树“全身都是宝”,叶可养蚕,材可制器,果可鲜食、酿酒。且桑葚花青素含量高,是养生保健佳品,桑葚果酒风行神州。父子同心,他们要在“瓜果之乡”打造桑葚产业,让“桑田梦想”照进现实。

植下2万余株桑树,精心培育,研发酿酒,一转眼3年过去了,园子没有收益,只有投入。2015年,桑树园迎来丰收,酿出美酒百余吨。见到了“回头钱”,父子俩精神大振。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桑树遇到“菌核病”,出果后大面积白化结核,成为废果,几近绝收;2018年,桑树遇倒春寒,刚结出的果子被寒流打落,十不剩一。父子俩心急如焚,杜沛鑫开车遍访国内林业专家,经过无数次实践,终于培育出一种微生物菌种,能克制“菌核病”,他们疏减一半桑树,让果树多透气,长得更健康。一番努力终见效果,“菌核病”被控制住了,桑葚的品质也得到大大提升。

2019年,桑树园迎来丰收,他们又攻克了桑葚制取酵素技术,获得生产许可证,形成了桑葚酒与酵素两大产品系列,产品行销全国,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接下来,3年疫情袭来,刚建立的销售渠道断了,产品积压如山,资金难以周转,果园运营举步维艰。唉!事业浮沉雨打萍,流年不利,连番受挫,杜建丰父子恓惶不已,几近绝望,但身家已系于一园,他们只能坚强,勇往直前。

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在他们又迎来了一个好年景!“今年预计能产果200多吨,产量不是最高,但是果品质量是历年来最好的,相应的,酿出的桑葚酒、桑葚酵素质量也会提升。”杜沛鑫说。

桑葚的保鲜期很短,常温下不能隔夜,用于酿酒、制酵素,必须在采摘下来5个小时内运到车间发酵,才能保证品质与口感。桑葚果期一个月,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候,现在杜建丰、杜沛鑫父子俩时刻守在园子里,指挥着采摘、生产。杜建丰今年67岁,鬓已斑白,身材清瘦,本该颐养天年,却终日劳作,不输青壮年,只因心中那团梦想之火未灭。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私草木春。他们的坚持,终将迎来灿烂光明的前途!②19

2024-05-14 □记者 刘彦章 徐启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37733.html 1 桑田十二年(乡土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