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第07版:川汇新闻 PDF版

川汇区:聚力产业兴旺 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 韩志刚 通讯员 王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以来,川汇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连日来,在华耀城街道葛湾行政村,村民刘省省一直忙着打包芦荟,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刘省省告诉记者,平时,她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有关芦荟的视频,以吸引客户。目前,她种植的芦荟供不应求。

刘省省说:“俺这儿一棵30斤重的芦荟可以卖100元,而且不含运费,一天的正常销量是20至30棵。俺种了6个棚的芦荟,可以卖30万元。今年收完麦,俺准备增加4个棚,种植芦荟。”

芦荟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领域,市场需求量大、效益高、前景好。葛湾行政村不断扩大芦荟种植面积,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并制订招商计划,定向引进芦荟加工龙头企业。河南荟美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00多万元,与葛湾行政村合作建设芦荟加工厂,提高芦荟的附加值。目前,厂房建设已接近尾声。

河南荟美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波告诉记者:“一期厂房准备用来生产芦荟凝胶,二期厂房主要用来生产芦荟冻干粉和提取液,进一步提高芦荟的附加值。”

目前,葛湾行政村已有200多户群众种植芦荟,面积超700亩,每年可创收1000多万元。该村还成立芦荟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赢。

华耀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化伟表示:“‘双绑’即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帮扶,让群众种植芦荟有技术保障。我们将不断扩大芦荟种植规模,真正让芦荟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川汇区深挖生态潜力,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城南街道王响午行政村发挥近郊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四季有花、有果、有菜、有景、有乐、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建设江鸿生态园,既发展了特色种植业,又带动了附近群众就业增收。

江鸿生态园员工梁恒超说:“我在园区负责大棚的温控、蔬菜的水肥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目前,江鸿生态园流转土地400余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57座,主要种植彩虹西瓜、水果黄瓜、水果辣椒等绿色农产品,依托沙颍河生态经济带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集观光、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

城南街道王响午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江鸿生态园负责人王春江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在园区增加2座玻璃温室大棚,棚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设置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地锅体验区,供团建活动使用,一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约30万元的收入。”

培育发展壮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川汇区坚持“一村一品”,7个涉农街道的30个行政村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葡萄种植、清江鱼养殖等特色产业,2023年,实现“一村一品”营收近亿元,带动近1800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收入3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00多万元。

川汇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志方说:“下一步,川汇区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做文章,发挥近郊优势、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拓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形成‘园中有景、盘里有菜、四季有花、树上有果、寓教于乐’的城市生态产业链,推出具有川汇区特色、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农业品牌。同时,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乡村具有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4-05-22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0208.html 1 川汇区:聚力产业兴旺 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