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商水寿圣寺塔:古塔凌云 沙河岸边的千年“坐标”(行走周口大地 发现文物之美)

□记者 王永剑

沙河在漯河市与澧河相汇后,在商水县郝岗镇地界呈南北流向,流经西华县逍遥镇时猛打一个漩涡,来了个九十度的拐弯,就在这偏东南方向的大湾处,寿圣寺塔在岸边巍巍屹立,与对岸的逍遥古镇同辉千年。

上个周末,记者和几位朋友沿沙颍河南岸滨河路,由商水县邓城镇驱车向西行驶近30公里去朝拜寿圣寺塔。沿途不用开导航,因为离塔还有六七公里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到它在河岸树木丛里众星捧月般地高耸着。

历史上的寿圣寺与现在是云泥之别。

寺里的石碑上镌刻着断断续续的碑文:寿圣寺原建于公元五十四年,占地五百余亩,古式佛殿五间,佛殿僧人多时可达千人以上。经历代战争被破坏,重修于1958年。至今未修。宋塔始建于公元一零三三年,元朝被破坏,明嘉靖二十……公元一五四九年复建为六角九级仿楼阁式砖塔,通高四十一米,各层均有……倚柱及斗拱。顶部置铁质宝顶,上铸“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内设有塔心室,室内砌有盘旋式塔道可直上九层。第三级室内……佛像三尊佛……西有供养二字……

寺院历经多次战火,又在修复后涅槃,穿越岁月千年,现今的寿圣寺也仅有这座塔可供瞻仰,如同这碑文的斑驳,修修补补中延续着它的文脉。

九层的楼阁式砖塔,成正六棱体锥形,从底至顶匀称渐收,葫芦形状的宝顶点缀映衬着高塔的挺拔隽秀。

塔是佛教建筑,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塔就是佛的象征。但中国的塔是人的建筑,它凝聚着人的情调,所以对老百姓而言,塔不仅可以指示方向、距离,而且可以镇邪驱恶、保境安民。总之,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物,是一种文化艺术建筑物,也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久远的象征。

相传,北宋政治家吕夷简是治理河流的行家里手,在陈州任职期间,发现沙河流经如今郝岗地界,因为土地沙化严重而常面临决口危险。为减轻沙河对百姓的侵害,在“固势莫如造塔”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吕夷简经朝廷允许后开始造庙修塔。于是,寺和塔就在沙河岸边遗留下来。

记者对寿圣寺塔下的一口深井与沙河相通的神奇以及水井有条瞎眼黑龙被高深佛法镇锁的传说,未有多大兴致,却对其处的位置以及其功能多了些思考。

历史上沙河航运兴旺,为豫西、豫东水上交通纽带,数十吨重的木船从漯河经周口入沙颍河,可直通江淮。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周家口万商云集,上下货船转运频繁,其中沙河来往船只居多。

“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这首诗是明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所作,生动描写了当时沙河航运的繁忙场景。

沙河水在商水县郝岗镇常社店村处拐了个陡弯,在这个湾处建寺立塔,其用意除了精神上的“宝塔镇河妖”之外,更多的是给过往商船以航标指引。

沙河从山脉进入平原,河水流速变缓,河道弯多,土质沙松,河堤单薄,堤背平原,同黄河开封段“地上悬河”一样,洪水上涨后极易溃决,所以历来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

寿圣寺塔下游十余公里处也有个近似直角的湾,那里是被称为“千里沙河九湾第一险”的老门潭,是沙河“豆腐腰”的“腰眼”。

寿圣寺塔处于沙河“豆腐腰”的起始段,从上游过来的船只远远看到高塔,便知道河道有个大湾,再下游的几十里的河道,湾多水急,要小心行船。

寿圣寺塔建于宋仁宗明道二年,正值国宁民富,仁宗、英宗和神宗都爱大建寺院,众多庙宇香火缭绕,梵音袅袅,信众如云。僧众和民众于寺内诵经祈福,恭祝圣体万寿无疆,诸多寺院以此得名:寿圣寺。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六月初六,商水的寿圣寺都会举办庙会,香客与香火两旺。

从宋至今,古塔悠悠,溯源渊长;古塔巍巍,神奇壮美。历经千年,留下这积淀,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文化的传承。②19

2024-05-28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0553.html 1 商水寿圣寺塔:古塔凌云 沙河岸边的千年“坐标”(行走周口大地 发现文物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