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1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新闻工作者当以新闻为志业

刘 猛

林语堂曾这样谈论报纸的重要性:“报界就是舆论的机关,是文明社会上一种大力量,影响国人的思想甚深。”这是以往时期报纸发挥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真实写照,也是在互联网成为更为强势的文化启蒙、意识形态建设平台的今日,每一个办报机关、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以优质内容赓续传统的努力方向。

报纸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强调党报党媒的喉舌作用。可见,新闻事业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息息相关。当然,我们也应该警醒,喧嚣浮躁的心态下,一些新闻工作者没有守好从业底线,搞出了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如果读者不加辨析,记者手中的笔很容易成为欺骗的工具。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新阵地,但是部分新闻人的脚力跟不上、眼力看不清、脑力转不动、笔力写不好,崇尚“天下文章一大抄”,让公众有了一种弃之可惜而又食之无味的感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为当代新闻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身价值指明了具体方向,应当成为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报馆有益于国事》的文章中提出,报纸的作用是去塞求通、劝百讽一、同舟共艰。他大力主张多办报纸,为中国变法作有力的鼓吹与宣传,进而匡正舆论、启蒙大众。重温前人的相关论述和事迹,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明确自身职责、树立从业信心,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要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以民情民意为依归,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古代虽无报纸,但为政者却很重视民意民情,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梁启超以“舆论救国”为理想,把办报创刊纳入政治宣传活动中,其中,“喉舌论”一直沿袭为我国的党报理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起天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去塞求通,就是要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既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群众心中,又要俯下身子,倾听群众诉求,以民意舆情为依归,避免下情不能上达。

新闻工作者要像史官一样,秉文艺之笔为人民立传,争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如今,网络的滚滚浪潮逐渐湮没了报刊的受众,大家喜欢短而新、快而精的看点新闻,良莠不齐的碎片化新闻在各大媒体平台此起彼伏,加之社会上普遍存在多元诉求,公众很容易受情绪化影响,选择接受不实消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就在于指导社会、矫正社会。要强化自身修养,坚决把准政治方向、把牢舆论导向,坚持把真实性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准确记录社会变迁、把握时代脉搏,传递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和理性判断事物。

记者当怀揣公义,用一篇篇可读性强的新闻报道为弱势群体发声,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要聚焦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要准确把握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认真回答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新闻工作者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直面社会的丑恶现象,敢于激浊扬清,利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创作出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在全社会形成褒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氛围。

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红的自媒体时代,社会还需要记者吗?报纸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类似的论调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下。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传统纸媒,尽情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新变化,却不免忽视了还有一群新闻人在默默坚守“内容为王”,用心传承报人精神,因为这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梁启超办报27年,“固以报馆为生涯”,他办报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救国、启发民智,报刊就是他的斗争工具。当今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字”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新时代新闻人前进的航程。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新闻工作者更要认清时与势,牢牢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让新闻作品真实准确、更有温度,持续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我们依然相信,优秀的新闻作品具备改变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守住“政治家办报”底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只要新闻工作者为国家着想、为天地存心、为生民请命,我们就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上下同欲的磅礴力量。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时刻心怀家国,勿忘人民,将个人与时代牢牢绑在一起,跟上群众步伐、看清世界大势、感悟时代变迁、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周口日报社)

2024-05-31 刘 猛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2810.html 1 新闻工作者当以新闻为志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