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亚楠
6月1日,烈日炎炎,空气如蒸。来自驻马店的“麦客”张劲松驾驶着一台联合收割机在商水县天华种植合作社的一处麦田里忙碌着,麦粒倾泻而下。
这是张劲松从事跨区收割作业第10个年头。每到麦收时节,张劲松就会带领12名队友,从南阳开始,一路向北直至全国麦收结束。
“今天是在这里收割的最后一天,收完就要赶往下一个地点。”张劲松笑着说。作为一名资深农机手,他从不缺业务。他的脑子里有一张清晰的麦子成熟时节表,哪里小麦需要收割,哪里就是他们的“战场”。
“周口是种粮大市,地块大,土地平,好收割。一台收割机在周口一天比在其他地方多收几十亩,多挣1000多块钱。”从5月26日到6月1日,张劲松和队友已经在周口工作7天。“我们特别喜欢来周口‘淘金’,项城的范集镇、郸城的吴台镇,以前我们都去过。”张劲松说。
今年“三夏”期间,我市与周边省市对接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5000台,并出台多项惠农措施,为收割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
这几天,“催”和“赶”成了张劲松的日常。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周到热情的保障服务能够让他们安心工作。“周口人很热情,每到一个地点,就有专人接待,安排我们吃住。”张劲松告诉记者,天下“麦客”是一家,周口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舒适。
农机一响,黄金万两。收割机作业时不停运转,最怕出现故障。5月29日下午,队友王明辉的收割机链条断裂,无法继续工作。此时,张劲松想到下高速时工作人员发给他的服务卡,上面有农机维修点的信息。他照着卡片上的电话打过去,10分钟,维修人员带着工具赶来,30分钟,维修完毕。“听说商水县有77个较大规模的农机维修点,能够提供维保等服务,保障工作做得太好了,让我们这些外地人省心又省事。”张劲松说。
6月1日下午,收割完毕,即将离开,行前准备少不了。
张劲松和队员们整理行李,特别是准备好跨区作业证,“有了它,我们这些‘麦客’就有了通行证,能够走农机运输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
收割机烧柴油,油钱占消费支出的大头。在周口,夏收农机加油能享受折扣,而且还有各种赠品。张劲松和队友们都加了200升左右的柴油,省了近100元。
下午6时,一切准备就绪,苗情不等人,立即出发。张劲松和队友们驾驶载着收割机的板车,开往下一目的地——开封。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