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瓜田好梦 (百名记者大走访)

□记者 徐启峰 李国阁

瓜农牛国增一直有个梦想:办一个上点规模的果园,种出自己满意的瓜果。

他是川汇区淮河路街道牛滩行政村的一位农民,种了一辈子瓜,靠着几亩瓜田养活了一大家子,如今四个儿女均已成家立业,家境在村里还算殷实。但是他却一直觉得,自己种瓜没种出啥名堂。

三年前,他打算流转几十亩地种瓜。大儿子、大女儿早已走出这片土地,指望不上他们,跟在身边的小女儿牛秀倒是对他言听计从,指哪打哪。办果园是个大工程,他得再找个强力助手。

他给在海南岛工作的二儿子牛书明打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牛书明当即打断了他:“快70岁的人啦,还折腾啥?再说,家里种瓜有啥搞头?都是认价不认质,瓜种得再好,也比不上人家低价倾销。”

牛书明看不上在家种瓜,自有道理。他2010年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在郑州开地铁的工作,可是有人撺掇他去海南岛种水果。他觉得在城市地下穿梭,不如在椰林海风里种瓜种果自在,便飞到海南岛,进入数千亩的大果园工作。在那里,牛书明从头学习病虫害防治,老师都是国内顶级林果专家。数年下来,技艺纯熟的他收入可观,在业界也颇有名气,种出的精品水果极为畅销。放弃高薪回家自己种瓜,他可不干!

牛国增知道儿子仿他,脾气倔,多说无益,心中已有主张。2021年,他瞒着牛书明在淮河路街道流转了50多亩地,建起两个大棚,花了将近40万元。然后,他向二儿子摊牌了:“你看,事情都弄成了这样,你不回来,钱就白花了。”

牛书明没辙了,至孝的他乖乖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打理果园,一干就是三年。

6月2日,我们与牛国增爷仨相聚在周项路旁的瓜摊。几棵大树,浓荫匝地,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切几样瓜果,“冰糖脆”浓香扑鼻,“冰淇淋西瓜”酥脆多汁……清欢有味是此刻!

“俺爹先斩后奏,把我带上了一条‘不归路’。”说起往事,牛书明忍不住“数落”父亲几句。在他看来,搞农业难,在家乡搞农业,更难。第一是投入大,这个50多亩的果园,三年来里里外外已投了100多万元,现在远远没有回本,“我在海南挣的钱都投进去了,资金链可不能断”;第二是太辛苦,“一个瓜从出苗到采摘,至少要摸20遍”;第三是风险太大,“半个月前,一棚‘冰糖脆’忘了开棚放风,棚内温度达到了六七十度,上半截都烧死了,一下子损失3万元”。说起回家种瓜的这三年,牛书明一言难尽。

面对儿子的“数落”,牛国增面带微笑,不回一句。他年已七旬,不知不觉间,从家里的绝对权威位置滑落下来,成为慈祥的老父亲——儿子已经成长起来了!羊角蜜、奶油吊瓜、彩虹西瓜……生物制剂、绿色有机、以螨制螨……从选品到种植管理,儿子说的都让他耳目一新。自己种了几十年的瓜,就是没有儿子种出来的甜、脆——一上市还卖到脱销。

“咱们就当是陪老爸疯一回。”一旁的牛秀说,“老爸早就看好了这个果园,说路旁有几棵树,他早就想在树荫下卖瓜,这样人生才算圆满。”牛秀是一个娇憨俏皮的姑娘,本来是负责陪父亲安度晚年的,却陪着他干了一件“大事”,辛勤劳作于果园。

瓜果卖到脱销,收入应该不错吧?

“牛老汉,种瓜甜,一亩能赚一万元。”牛秀脱口而出。周围人都笑了,空气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如今,牛国增的果园得到了淮河路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办事处负责人鼓励他多流转土地,并承诺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牛国增虽已暮年,在儿女的鼎力相助下,依然干劲十足。他的瓜田好梦,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①7

2024-06-0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2978.html 1 瓜田好梦 (百名记者大走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