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松
6月3日,麦收完毕、秋作物播种完成,灌溉保墒正当时。豫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雷在自己流转的1700多亩田里查看灌溉进度。科技赋能农业,“新技术+新装备”让粮食生产从种到管再到收割,全部实现智慧化、智能化。“田地需要灌溉时,只需通过手机遥控打开智能喷灌设备,即可进行自动喷灌,方便、轻松、省时、省力!”王雷说。
“我流转的1700多亩地大部分种的是小麦良种,有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许为刚团队合作繁育的郑麦1860,有与周口市农科院合作繁育的周麦36。”王雷借助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发展的“东风”,渐渐成为郸城县农业种植领域的“排头兵”,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致富。
王雷介绍,原来浇水、喷药、除草、收割大都靠人工,即便自己本领再高强,也只能流转200多亩地。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于2022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建设,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核心区又在自己岳父的村庄附近,作为种植大户的他便借助这个机遇在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流转了1700多亩地,采用种、管、收一条龙的机械化、智慧化管理模式种地。
“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太方便了。以往一人一天只能灌溉5亩地,现在通过手机打开智慧农业APP软件,一台中心支轴式喷灌设备10小时能浇400多亩地……”王雷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手机上的智慧农业APP。
王雷手机上智慧农业APP的指令来自于周口国家农高区智慧农业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这里就像是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芯片”,由中国科学院设计实施大数据物联网,自动防治病虫害、自动检测土地地力缺项、自动提醒氮磷钾缺失等。
信息中心大厅的显示屏上,孢子仪、气象站、杀虫灯、吸虫塔、墒情监控、太阳能监控、叶面积指数一目了然,土壤的pH值、盐分、温度、含水率,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信息可随时掌握。这个“芯片”能控制田间的每一台高科技机械。
“许为刚团队、市农科院团队经常来现场指导,全周期给予技术支持,包括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收割收购等。”王雷说。
记者在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看到,田成方、路成网,道路两侧的法桐枝繁叶茂、百日红花开正艳。田间的中心支轴式喷灌等智能机械设备保障了今年夏粮大丰收。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