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科技赋能 拥抱“智”造(聚焦十大战略 建设出彩周口)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

□ 记者 张志新 文/图

6月12日上午,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0多台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一字排开,高速运转。记者环顾四周,偌大的生产车间里,鲜见纺织工人忙碌的身影。

掀开车间的门帘,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赵东径直走到一台智能机器前,面对触摸显示屏,不停地用手指点击。

在纺织企业,这就是纺织的第一道工序,叫“清花”。赵东通过触摸显示屏操作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看出异性纤维的现场清除情况及整个生产环节的运行状况。他告诉记者,未经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处理的籽棉,无论是手采棉还是机采棉,都不同程度混入了人畜毛发、残膜等异性纤维,使用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后,可有效清除其中的异性纤维,确保加工皮棉的质量。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始建于1969年,占地25万平方米,于2001年7月正式改制更名为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纯棉环锭纺、紧密纺、气流纺、紧密赛络纺(精梳)等四大系列47个品种的纱线,拥有员工650人,年产规模15万锭,是河南省大型纺织企业,2008年至2023年连续被评为全国纺织服装综合竞争力“500强企业”,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及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古往今来,纺纱织布,始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曾几何时,在没有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的时候,“清花”过程全靠人力完成。“当时,厂里一共有2200余名职工,仅在‘清花’工序的人员就接近300人。”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纺织岁月,赵东感慨道,“由于人眼对细微色差的辨识度比较低,对于一些近似棉花类和较小的异性纤维很难有效识别和清除,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自从公司引进最先进的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后,异纤清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把棉花纺成纱,要经过多道工序,过去完全依赖“人海战术”,经常是数百名纺织工人围着机器转。

近年来,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从纺纱设备智能化、纺纱生产线智能化、纺纱车间智能化入手,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全力推动企业生产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

截至目前,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已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瑞士立达 E86型精梳机、RSB-D45C型并条机、日本村田21C系列自动络筒机、德国赐来福BD448型气流纺纱机等设备451台套,在生产线装备有恒大异纤机和乌斯特电子清纱器等智能化在线自动检测设备,并建有高标准恒温实验室,配有乌斯特AFIS半成品质量检测仪,以及乌斯特条干仪、乌斯特纱线检测仪等国际先进的全流程检测设备。

由于成效显著,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据介绍,智能制造场景是智能工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面向制造全过程的单个或多个环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集成相应的工艺、软件,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

赵东表示,通过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公司实现了精细管理、精益生产、降本增效,产品档次迈向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②3

2024-06-15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3725.html 1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科技赋能 拥抱“智”造(聚焦十大战略 建设出彩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