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启峰 田亚楠
6月18日上午,天气闷热。周口昌盛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院内,一辆来自商水县的卖粮车过磅后,驶到3号仓卸粮。工人打开卡车侧挡板处的3个出口,金色的麦子倾泻而下,滑落到传送带上,哗哗地流向库房。振筛机上,麦糠伴着微尘,在酷热空气中形成一团雾,消散不开。
工作间隙,几位工人脱下防尘面罩,坐在地上,闲聊一阵。“我家有5亩多地,打的小麦卖给粮贩子,一斤不到一块二毛钱。”精壮的张建中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街道的一名农民,是昌盛公司招的临时搬运工,在这里已干了半个月的活。
“你不知道,现在小麦收购实施的是国家保护价。俄罗斯打仗,他们的小麦大量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出口到中国,价格便宜得很,冲击着国内粮价上不去。小麦收到这个价(1.25元/斤),国家对我们农民已经很照顾了。”说话的名叫郭军生,一名退伍军人,是昌盛粮库的正式工,对小麦价格走势有自己的见解。
周口昌盛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是周口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与中央储备粮周口直属库相隔不远,是一个储备能力1万吨的小粮库。今年春季,昌盛公司申请储备粮轮换,得到了上级批准,把1万吨小麦挂到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进行了拍卖,新粮下来必须及时补满,今年麦收后,便开仓纳粮。
昌盛公司面积不大,办公室是一排简陋的瓦房,现有在岗职工8人。经理张新林的办公室,地板砖与吊顶都已老旧,前几天下雨,房顶漏水,吊顶霉了一块,靠近踢脚线的腻子墙面鼓起一片,露出灰白的砂浆。这是一个办公条件朴素甚至有点寒碜的国企单位。
“为了保障库存粮食的品质,粮库每隔3到5年就要轮换一下储备粮,我们上一次轮换是在2020年,已经过去4年了。”张新林介绍,每到轮换之年,他们都要忙上一阵,8名职工不够用,今年临时招聘了4名搬运工。
作为国企粮库,昌盛公司的主要职责是收储保管好粮食,员工们定期入库查看、检测小麦,确保通风、散热、宜存,保证粮食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是他们恪守的职业准则。张新林干了一辈子(粮油)仓储管理员,获得这个行业的最高职称——高级技师,他看管的粮库,从未发生一起粮食安全事故。
1万吨的粮库,政府一年划拨的保管费是80万元,看似不少,但是除去仓房维修、物料消耗、水电费,还有20多名退休工人的医保费,能发到昌盛公司8名员工手上的钱并不多。他们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这还是建立在极度压缩办公经费的基础之上——他们甚至舍不得买成件的瓶装水来待客。
只有在轮换之年,公司才被注入一些活力——企业凭借自身对市场的把握及时轮出老粮、轮入新粮,中间可以赚取一些差价。今年他们挂拍的小麦卖在了高点,这让紧巴了4年的他们看到了工资正常发放的希望,备受鼓舞。
“粮食储存3至5年就可以申请轮换,但是轮换的时机把握不好,也会赔钱,有一年,周口就有个粮库轮换赔了钱。去年我们本打算申请轮换,但是看到小麦质量不佳、价格走低,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没有进行轮换,又等了一年。”张新林说。
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个粮仓,此起彼伏地经历着轮换之年——清出陈粮,收进新粮,保持着粮食储备充足、质量可靠,拱卫着国家粮食安全。截至6月18日,周口昌盛公司共收购7000多吨小麦,距离1万吨的任务目标已经很近了。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