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细“治”入微显“郸”当(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记者 徐松 通讯员 徐启领 王传飞 王志刚 张逸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年来,郸城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为总思路,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总目标,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载体,以“三联三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锻造过硬政法队伍为保证,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扎实推进“三零”创建、信访稳定、扫黑除恶、防范电信诈骗等工作,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五个不发生”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法保障。郸城县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荣获“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等称号;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先后4次在全省、全市作典型经验介绍;政法工作逐渐呈现出“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治安环境更加稳定、治理效能更加强劲、平安根基更加稳固”的良好局面。

郸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茹说:“政法机关将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绿树成荫,夏荷绽放,一幅新时代平安、幸福、和谐的新画卷在豫东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十户联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三联三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周口实践。人们常说,基层治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那么,如何用心用情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飞针走线”织密基层网格?

郸城县致力于网格服务精细化,创新“十户联治”工作机制,由村民从乡邻中推选“十户长”,上接政策天线、下连民心地气,激活了“末梢神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晨阳早升,在郸城县汲冢镇柴堂行政村,穿上印有“深化三联三化 实施十户联治”字样的红马甲,戴上“十户长”证,拿起民意笔记本,今年59岁的老党员柴建勇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宣传“三夏”生产、走访倾听民意、调处邻里纠纷、与孤寡老人聊天、整治环境卫生……在郸城县,22个乡镇(街道)的14371名“十户长”每人都有一个小微信群,他们时刻注意群众的需求,使民意不阻滞;每天都要和群众见一面,使党的政策不棚架;每月都会把民声变民生,体现党和政府为民的“一网情深”。郸城县定期表彰、吸纳“十户长”为后备干部,让他们政治上有荣誉感;适当补贴、物质奖励,让他们经济上有获得感。机制健全,链条啮合,“十户联治”着实把精细化落得更细,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写了“满格”。

看,汲冢镇的“七匠陆何”,泥瓦匠把乡愁砌进了花墙、编织匠把幸福编进了竹篓、兴秤匠把公证镶进了天平;“红色谢寨”的抗战英模精神传千秋,幸福大食堂为耄耋老人提供免费用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段寨遗址”所在地巴集乡段寨行政村,竹马舞舞出了欢乐的节拍,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十户联治”让党和人民心连心,引领奋斗方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县各乡镇(街道)处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郸健安”APP——让党的关爱“一键通达”

郸城县一直把严重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县委政法委牵总,县公安局担纲执行,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和乡镇联动,解决各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烟囱”弊端,澄清底数、精准识别,创新开发了以“五位一体、爱心守护”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郸健安”APP。

“郸健安”APP有七个模块:关爱随访、一键呼叫、管控申请、撤管申请、补贴申请、疑似患者上报、巡访上报。监护人、村干部、精防医生、责任民警、包村干部等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功能模块。办理残疾人证、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残联部门精神残疾鉴定、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保障等职能,慢性病申报也可以一键办理,让党的惠民政策“一键通达”。各部门随时掌握动态管控情况,及时提供服务。

2024年4月19日,村警小李来到危险性评估为四级的患者家中定期走访,教老王进一步掌握“郸健安”APP的使用方法。

“民警、村干部、医生经常来俺家,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俺孩儿的病好多啦!”老王欣慰地说。其实,老王是“第一责任人”,他通过手机上的监护人模块,3天上传一次小王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其他责任主体就可以实时关注到小王的情况,以便提供帮助。

2023年5月份以来,经组织评定,郸城县三级以上精神障碍患者由最初的676名增加至1252名,有效降低了漏管率。目前,996人在家看护、123人住院治疗、129人随监护人在外地、4人被羁押服刑,管控状态一目了然。“郸健安”APP真正打通了排查、评估、随访、收治、救助、奖补衔接流程,实现了管理责任单位信息共享、动态掌控。

2023年,郸城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阻止了7起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有效保障了社会稳定。

法治副校长——让祖国花朵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郸城县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大县。2012年以来,该县有403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位居全国县级高中第一。县委、县政府厚植为民情怀,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作为德政工程进行专项部署。2023年4月,该县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研究制订《郸城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成立了法治副校长领导小组,依托县公安局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法治校园”APP。经过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公室、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司法局等部门推荐或委派,从法官、检察官、公职律师、具备法律职业资格或丰富执法经验的人员中,选出217名法治副校长并派驻到全县414所中小学,对法治副校长和学校实行双向评价,实现县域各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

郸城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郸城三高法治副校长王之栋说:“我们开展了防范校园欺凌、道路交通安全等14个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开展防范溺水、防诈、防文身等宣传活动,实现法治教育全时段。2023年暑假、寒假期间,全县无一例学生溺亡事故发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3年4月以来,郸城县涉校警情、涉校刑事和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8.7%、52.8%、43.6%。该县5所学校获得“周口市2023年度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郸城三高获得“河南省首批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2023年全县教师节大会上,10名法治副校长受到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

郸城县公检法“三长”带头以法治副校长身份入校授课。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暑期防范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法治课堂,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长了学生的法律知识。

郸城县实验中学学生张霁月说:“通过法治教育学习活动,我学会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专门学校——助“罪错少年”早回头

为彻底解决“家长管不了、学校无力管、警察不能抓”的“罪错少年”问题,郸城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主任,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为常务副主任,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郸城县专门学校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专门学校建设、教学、管理等相关事宜,并建立全市第一所专门学校——郸城县第十六中学。

郸城县第十六中学占地6800平方米,校内窗明几净、精致温馨,设计招生规模100人,已招生36人,还有多名学生正在完善入学手续。

“当时父母管教比较少,我们两个都是跟着别人混,染了黄头发,人家都叫我们‘小黄毛’。来到这里,我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我们非常开心。”杨三、杨四是双胞胎兄弟,出生于2009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疏于管教,他们误入歧途。郸城县公安局钱店派出所民警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把杨三、杨四送进专门学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杨三、杨四的眼神由胆怯变得明亮,气质有了明显变化。

专门学校的学生在校实行一日量化考评,通过综合评估,在校表现良好,三观正确,有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感恩意识,思想积极,品德端正,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学生,经学校提请郸城县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准予结业。县委、县政府把爱心播撒到郸城县第十六中学,共同守护孩子们向阳而生。

听,琅琅的读书声,像滚滚麦浪,迎来了丰收的希望;看,灿烂的笑脸,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郸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董鸿表示,郸城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为高质量平安周口建设贡献郸城力量。②5

2024-06-24 记者 徐松 通讯员 徐启领 王传飞 王志刚 张逸远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4314.html 1 细“治”入微显“郸”当(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