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方寸”阵地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一池春水”

□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陈胜强

利用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学馆、博物馆古色古香;一个个社区、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相继落成;全市12个公共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347个县级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4735个农家书屋,再加上37个道德书屋和城市书房各具特色、各有主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散布在城乡,一店一景、别具一格……漫步在沙颍河畔,徜徉于水天一色的生态美景之中,品味着花香书香,体验着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高品质精神享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补齐文化阵地和文化服务的短板弱项入手,不断升级文化空间硬件,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因地制宜建设的170多个城市书房、市民驿站、文博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村史馆、非遗传习所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正以百花齐放的姿态,不断扩大覆盖面,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意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文化获得感。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迅速、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对接跃上新层次……如今,我市各县(市、区)都有图书馆、文化馆,各乡镇都有综合文化站,城市书房、道德书屋、文化驿站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三川大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他们紧扣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盘活整合全域人文、历史、文物遗存等资源,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坚持市县级层面以完善功能补齐短板为重点,以提升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核心,以建成符合标准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要任务,建成公共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县级文化馆分馆177个、图书馆分馆170个,农家书屋4735个,形成了以12个公共文化馆为点,带动20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61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线到面的全方位提升。同时,他们还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社区空置房屋等场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与社区(村)融合共生、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中心城区(含淮阳)挂牌道德书屋30个,项城建成张伯驹书房5座,商水建成城市书房2座,扶沟、沈丘、太康等地正积极推进建设。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56.8万册(件),较去年新增7.6万册(件),总流通209.6万人次,同比增加30.6万人次。

经典诵读、“悦读”分享、大师讲座,多元化、个性化的优秀文化种子在家门口“深种”,并一步步向社区、乡村延伸……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市图书馆以流动图书车为纽带,以馆外借阅点为平台,建立一个服务机动灵活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成馆外借阅点45个,每年开展送书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活动50多次,送书4万多册;市科技馆、市美术馆、市文学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非遗传承展示馆等场所也积极组织开展“点亮科技之光”“书画摄影作品展”“文学讲座”“童心向阳”“非遗宣传展示”等主题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多元需求,推动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让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建设成果,让文艺之花在三川大地盛放。②11

2024-06-25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4370.html 1 “方寸”阵地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一池春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