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陈胜强
每逢周末傍晚,周口市文化馆“周末公益剧场”舞台上、全市各县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由各级文广旅局牵头组织并免费推出的戏曲歌曲演唱、广场舞大赛等演出轮番登场。一场高质量的文艺活动、非遗展演,一次神奇的研学体验之旅,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幸福生活。
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这得益于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为目标,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抓手,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带动,通过一个个“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一个个“N分钟文化圈”渐渐成型,将群众的文化生活装扮得越来越多姿多彩。
“我们坚持以广场舞比赛为引领,持续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辅导指导,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紧紧把握时代特征和群众文化活动特点,结合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民俗特色等编创作品,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浓厚氛围。”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他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广场舞选拔赛,参赛队伍达到340多支、11000多人,23支队伍进入市级决赛,最终获得全省广场舞比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奖总数位列全省第一。2023年7月,他们承办了河南省广场舞大赛豫东片区比赛,并通过“周口文旅云”平台进行直播,其间线上观看5.6万余人次,点赞2300多人次。
“我们坚持以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重点,持续开展‘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惠民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充实文化志愿者队伍、丰富活动类型、延伸服务半径,推动活动常态化;坚持以非遗活动为依托,高规格举办第十三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第八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让百万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神韵;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激活传统文化IP,让文化资源‘活起来’,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文化多元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该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周末公益剧场”连续演出16年,累计演出近千场(次);采取纯公益模式,探索开办“艺周到”市民艺术夜校,为市民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持续“圈粉”年轻群体;持续开展周口市戏剧大赛、少儿艺术大赛、民间艺术大赛、“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等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院校、进军营,为群众提供更多“菜单式”服务;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我市还以“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非遗普法宣传”为主题,向群众集中展示了周家口木版年画、郸城泥塑、刘氏剪纸等非遗项目,叫响我市的非遗品牌,打造了文旅消费新体验。一系列活动的高效推进,带动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触达率和影响力,为我市构建起更加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