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付永奇) “采用拌种、包衣、喷施等方式接种根瘤菌,能促进大豆固氮,减少氮肥用量,提升大豆品质,增加大豆产量。”昨日,阳光明媚,热气升腾,在川汇区城北街道一块田地内,市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和农业资源保护中心负责人贾廷伟,拔出一棵大豆指着根部向农户杜晓林科普大豆根瘤菌优点和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
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贾廷伟告诉记者,2023年全市像这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497.55万亩次,覆盖率达90.3%,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同时,提升了耕地质量,保障了粮食生产绿色、优质、安全,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但过量施用化肥对农产品质量、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会产生危害。作为全省产粮大市,我市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纵深发展,在全市10个项目单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分析整理土壤测试数据,摸清耕地养分变化趋势,完成大豆接种根瘤菌剂、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46个。在粮食主产区以县为单位公开发布肥料配方,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宣传、培训,通过农企对接推广配方肥,提高化肥利用效果,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2023年,我市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41.74%,较2022年提高0.67个百分点。
在太康县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进入喇叭口期的玉米正拔节生长。记者了解到,我市因地制宜集成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创新,实施施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推广作物配方肥料、缓释肥料、微生物肥料、稳定性肥料等新型肥料,集成以小麦机械深施、玉米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等为核心的高效施肥方式。2023年,该示范区配方肥使用率95.2%,化肥施用量减少8.26%,平均亩增产22.34公斤、增收84.41元。
测土配方服务让农田享受“营养配餐”。我市坚持市县乡联动,依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加强配方肥施用技术指导,推进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实行技术下沉,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2023年举办培训班65次,开展技术服务69场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实行机制创新,推进农企合作纵深发展,推动配方肥入户到田,2023年全市建立智能化配肥网点9个,配肥4.9万吨,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22个,服务面积49万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好地才能打好粮。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单产提升,为全省粮食连续增产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全市有8个县(市、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常年粮食产量180亿斤以上,稳居全省第一位。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77万亩,拥有绿色食品总数21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4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农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等工作,加强农业农村生态保护,让绿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