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杨春华) 漫步在淮阳区柳湖街道街头,一处处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垃圾分类场景,已逐步融入居民的衣食住行中。今年以来,柳湖街道打出垃圾分类“组合拳”,在宣传引导、居民自治、设施建设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智能化,助力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寓教于乐 坚持宣传先行
为了让居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体验感,柳湖街道不少小区积极打造垃圾分类户外宣传阵地,将垃圾分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走进柳湖街道清风社区的海洋公馆小区,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垃圾分类标牌、LED屏幕滚动播放垃圾分类主题标语……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植入垃圾分类元素,打造垃圾分类户外示范宣传阵地,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在柳湖街道不少小区里,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垃圾分类宣传阵地,成为小区一道“绿色风景线”。
玖珑苑小区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旁设置多块展板,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兑换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这些创意丰富的宣传方式,不仅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还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
居民自治 全面提质增效
俗话说:“社区无小事。”面对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矛盾和需求,居民自治可以打破沟通壁垒,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
曦城名郡小区在柳湖街道康乐社区的支持下,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实施业主自治。业主委员会成员轮班配合督导员值守“桶边”,指导居民准确分类投放垃圾。
“垃圾分类督导员是小区居民,大家知根知底,劝导起来既亲近又有效果。”该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孙俊豪说,小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中来,形成了垃圾分类工作合力。
完善设施 提升环境质量
如今,在淮阳区柳湖街道各个小区里,不大的垃圾分类亭里放置了四色垃圾分类桶,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都有自己的“家”。
“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柳湖街道清风社区负责人高晓峰对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后出现的变化感慨不已。
垃圾分类是一项持久战,如何建立长效的垃圾分类机制,完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也是至关重要的。柳湖街道加大投入力度,克服困难,积极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据悉,该街道已建成12个垃圾分类亭,实现了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的规范化运行。
“垃圾分类成为全员共进退的一件‘大事’,不仅让环境越来越美,居民自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党群干群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淮阳区柳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浩表示,下一步,柳湖街道将以问题为导向,分析研判制定对应措施,把基层的“末梢”变成治理的“前哨”,夯实垃圾分类工作基础,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让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