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土地托管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聚焦十大战略 建设出彩周口)

□ 记者 田亚楠 杜营营

“每一亩地背后都承担了一个家庭的生计,他们把土地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7月19日,在西华县农福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福合作社),负责人牛爱芳撸起裤腿,抱着长长的管子,与社员一起将地里的积水往外排。

尽管降雨不断,但牛爱芳一刻也不停歇。从事农业20余年、拥有农艺师职称的她,能应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突发情况。“庄稼怕淹,当前的紧要任务就是排水,等雨停了再施肥打药,防病虫害。”

“田保姆”让农民“甩手”又增收

牛爱芳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感情颇深。渐渐地,牛爱芳发现,村里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老人无力耕种,有些土地已经撂荒。“如果我帮他们打理田地,既能让他们省心,我也能赚取服务费,这不就是双赢么!”她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同是农民的亲戚朋友,立即得到了支持。

2009年年底,农福合作社成立,当年就管理上百亩土地。经过牛爱芳7个月精心打理,次年6月农福合作社迎来小麦大丰收。“每亩地比自己管理时多收了100多斤,省心省事,这下可以安心在外打工挣钱了。”村民卢大平说。

“土地托管不仅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降本增效。我们合作社按优惠价批发农资,采取机械化耕作,可节约种植成本10%左右,平均每亩增产200余斤。这一降一增,可以让村民与合作社都获利。”牛爱芳说,农福合作社拥有自动化种子加工生产线3条、大中型拖拉机和各类农机具等百余台,可实现日作业能力3000亩、植保作业15000亩、收获作业2000亩。为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农福合作社推出保姆式半托管服务和站点服务,实践探索种植业“种、管、收、售”全程化托管和“科技+订单”的多元化服务新模式,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在排水现场,今年62岁的张学武格外忙碌,他一边挪动管子抽水,一边查看水泵运行情况。“我家里12亩地全部托管给农福合作社,我自己懂一点机器维修方面的知识,现在在农福合作社打工,可不少挣。”张学武介绍,这些水泵和水管,都是社员家里的,每到农忙时节,或者遇到突发情况,合作社会将社员家里的农具统一调配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良种置换”为规模经营添活力

“你看这些花生的长势,旺嘞很!真是‘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在西华县艾岗乡,村民李深义站在地头看着经水浸泡后依旧挺拔的花生植株,格外高兴。

“以往自己种地时,种子、化肥、农药都得自己采购,尤其是种子,总是担心买到劣质品。现在有了农福合作社的‘良种置换’服务,不但种子有保障,而且他们还回收,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李深义口中的“良种置换”,是农福合作社在西华县首创的耕种模式,合作社先为农户提供种植所需要的种源,农户按照种植亩数交纳定金,收获后将农产品交到农福合作社,合作社按领取时同等种子斤数进行扣除,同时退还定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种子能够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农福合作社长期与周口市农科院等机构开展合作,结合西华县独特的砂质土壤,以及春季和秋季少雨的气候环境,研发了含油率高、油酸值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箕花1号”。同时,优选周麦27、周豆23等优质高产品种,为农户提供不同的选择。

对于牛爱芳来说,推广“良种置换”,她也有自己的打算。“我们提供种子,能够把控品质,而且也能预估产量,对合作社产业链的延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23年,合作社实现小麦“良种置换”面积5500亩,花生“良种置换”面积4000亩,回收的农产品经过“回收-筛选-脱粒-加工”等环节,变为高品质农产品销往市场。

2024-07-2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6116.html 1 土地托管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聚焦十大战略 建设出彩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