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一片赤诚护文物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记周口市优秀共产党员焦华中

□记者 杜营营

周口有多少古代遗存?有哪些文物保护单位?有多少馆藏文物?它们的状态怎么样?哪些需要建档备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做好调查、科学发掘、仔细研究、推进保护、完善措施,这是我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工作。”回忆起文物考古工作,共产党员焦华中如此表示。

焦华中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现为周口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助理、楚文化研讨会会员、河南考古学学会会员、周口市第四届优秀社科青年专家。作为一位考古发掘高级技师,他主要从事田野考古、文物鉴定、文物研究工作。在田野考古工作中,他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与此同时,他还出色地完成了各类室内考古工作,他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广泛好评。

田野调查是做好考古工作的基础。多年来,无论风霜雨雪,焦华中从未停下在田野间探索的脚步。一把发掘铲、一个记录本、一把尺子、一张地图是他为摸清“家底”准备的常用工具。每到一处,他仔细地完成照相、记录、测量、绘图等工作,确保不漏一项内容。

“上穷碧落下黄泉,踏遍田野寻遗迹。”考古工作需长期奔波在路上,过程十分艰辛。但在焦华中看来,考古工作首先要能吃苦、有耐心、勤动手,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深、走得实。在文物调查期间,每到一地,他就与同事逐个地块仔细寻找、挨家挨户问询老人,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做到嘴勤、腿勤、眼勤、手勤、脑勤。

2003年5月至8月,他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便和困难,顺利完成了淮阳南环路文物勘探考古发掘任务。发掘期间,他每天顶高温、冒酷暑,吃白馍咸菜、喝大桶水,发掘清理战国、汉、唐、宋时期墓葬260座,出土各类器物300余件,青铜器20件,主要有青铜剑、矛、戈、铃、铜镜、玉蝉、玉壁、玉佩、鼎、豆、壶、盆等。

2005年1月,焦华中在项城市南顿镇田园村考古发掘过程中,与工人一同住在田野里临时搭建的帐篷内。白天在风雪中坚持工地发掘文物,到了晚上还要加班整理资料,全天最高温度仅有零摄氏度左右。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每天坚持工作时长达14个小时。“那时候每天晚上我都要整理白天的发掘资料,但是手边又没有手电筒,我就点着蜡烛来照明,才坚持整理完当天的发掘资料。”焦华中回忆道。    

多年来,焦华中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因此错过了陪伴女儿成长的温情时光,甚至在他父亲住院动手术时,他也仅在医院待了一天,就又转身奔赴田野考古工作一线……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探索,焦华中主持并参与的考古项目成果丰硕。目前,他负责主持的文物勘探项目多达950多个,主持或参加考古发掘项目80个,发掘古代文物遗迹730多处,出土文物1900多件。

“要下得了田野,也要入得了讲堂。”焦华中说,考古工作者既要做得了基础田野考古工作,也要讲好学术故事、文物故事,展现我市的考古成果与价值。

2011年年初,焦华中参加周口市博物馆“宛丘之上”布展所需文物的拣选与征调工作。他和团队需要在全市近5万件馆藏文物中拣选出1800多件文物藏品,用于博物馆展厅的展览。在布展的最后几天,他坚持吃住在博物馆,困了就在地上躺一会儿,醒来又接着工作。

2013年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始后,他带领团队完成周口市中心文物库房1800多套文物的登记工作,并完成周口市2万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当时审核工作只能在晚上11点以后或早上6点以前才能进行,他就坚持每天深夜进行工作,坚持了近几个月的时间最终按时完成了审核工作。

数年来,他在《中国文物报》《收藏界》《中国文物报网》等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各类文章150多篇;常年为《考古学年鉴》《河南省文物志》《周口年鉴》等期刊、杂志供稿达10万字;在周口市文物所领导下主持编写的《周口古陶瓷》一书荣获河南省第七届社会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多年来,我市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苦磨脚掌、砥砺前行。”焦华中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守“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激励更多党员在家乡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热血、接续奋斗,续写出更多新的精彩故事。②6

2024-07-26 ——记周口市优秀共产党员焦华中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6248.html 1 一片赤诚护文物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