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0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老兵:不一样的“战场”,一样的冲锋!

张华伟在给泥泥狗上色。

潘长江在给画框润色。

葛磊展示他的芦苇画。

□记者 王永剑 臧秋花 文/图

一样的“兵”,不一样的“战场”。

5年空军、7年火箭军,12年的跨军种生涯,葛磊的部队生活很是多彩,如同他身上的那些伤疤,是烙印,更是勋章。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在淮阳区金穗子工艺有限公司雅致的展厅里,乡韵悠悠的芦苇画给人以步入山湖胜境之感。壮实得像坦克一样的公司总经理葛磊,却把纤细入微的芦苇画“玩”出游丝毛雕般的意境,如同张飞绣花,让人称奇。

心直口快,葛磊话茬子一开如“56冲”点射。他说,在部队走路都得拐直角,训练强度大,一天一个五公里越野。但就是在部队十多年,别人不能吃的苦他能吃,别人不能坚持的事他能坚持,把他这块铁淬火成钢。

编织世家,葛磊的太爷爷那辈就编苇席。经过爷爷和父辈几代人百十年传承,葛磊利用龙湖里野生的芦苇,博采国画、版画、剪纸、油画、烙画等艺术之长,像变魔术一样把湖光山色、花鸟鱼虫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红与黑作为底色,芦苇画传神,令人叫绝。

在义乌,葛磊通过合作的三个档口让芦苇画畅销东南亚和欧美。

葛磊说,他刚开始创业时也很难,爱人跟着他挤在一间房子里,最困顿的时候吃饱肚子就是奢望,他就是靠着军人的意志撑了下来。

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如今的葛磊有三个培训基地。他每年都向困难残疾人家庭免费传授芦苇画技艺,已把350名残疾人培养成艺术工匠。

“公司+残疾人+合作景区+互联网”的运作模式,让许多残疾人前来学习,使公司和残疾人家庭同发展。

7月27日,鹿邑县赵村乡的潘长江坐在轮椅上,36岁的他正在为画框润色。他说:“我以前在家放羊,每次最多放两只,多了羊乱跑,拉不住。我现在学会了制作芦苇画,不出基地门就能月挣三四千块钱,满足得很。”

如今出了名的葛磊获奖证书、大小奖杯布满接待室,这是对他发扬传统文化的最好表彰。

葛磊说:“我还是一个兵,在致富的‘战场’上带领残疾人朋友往前冲。”

淮阳区葛店乡的退役军人赵磊,也是创业的典型。

1993年赵磊高中毕业后参军,在西藏的军营一待就是21年,退役后自主择业。闲不住的他在2016年成立一家物业公司,他用在部队时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标准,三四年时间就使公司在淮阳风生水起。如今,他的团队已有400多人。

7月28日,龙湖碧波万顷,过雨荷花清香四溢。赵磊说,他要像在部队苦练军事技能一样再干个六七年,到60岁时,把公司发展到千人规模。如今,公司优先聘用转业军人和困难家庭人员,做大做强,就是给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退役军人是国家宝贵财富。老兵永远跟党走!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商水县的张团结,曾在部队服役12年,退役后回到家乡酿造红薯香醋,不但让十多名村民进厂做工,还与村民签订红薯订单;太康县的赵金豹,脱下军装办实业,多年为家乡捐款捐物,一直走在公益路上;参加过老山战役的淮阳老兵张华伟,退役后从事泥泥狗文创……记者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像王永兴、冯坤、朱占伟、李海荣、夏运峰等一样的优秀军创企业家。

“周口好兵”是我市的金字招牌。在我市的志愿服务队中,退役军人有3万余人,他们在应急救援、双拥创建、关爱困难老兵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乡村振兴中有为有位。

青春虽逝,军魂永驻。不一样的“战场”,一样的冲锋。老兵不老,山高水长。①7

2024-07-30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6434.html 1 老兵:不一样的“战场”,一样的冲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