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7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美丽乡村不是梦(百名记者大走访)

——淮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笔

上图:整治后的农村坑塘水清景美。 右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记者 任富强 李国阁 侯俊豫 文/图

一泓碧水映蓝天,满目青翠皆诗意。

8月6日,淮阳区刘振屯镇夏楼行政村占地约5亩的方形池塘,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鱼儿欢跃,水鸟翔集;村民独院二层楼房,东西成排,南北成列,街巷一尘不染;村民在广场休闲亭下乘凉拉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淮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因水成名的淮阳也为水所困。过去,由于雨污合流、生活污水直排,淮阳区不少乡村大面积水体成为黑臭水体,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平原农区如何突破黑臭水体围村困局?生态环境怎样修复?生活垃圾如何清运处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实现?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淮阳区逐渐探索出一条平原农区人居环境治理的新路子,成效显著。

淮阳区按照“点、线、面”全域梯次治理的思路,在农户家中建设户用滤池,在村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在乡镇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市生态环境局淮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宝勇对淮阳区治污模式如数家珍。“村级处理站处理”“纳入市政管网处理”“户排户用”“乡镇处理厂集中处理”“三格式+生态化处理”“小型设施分散处理”“粪污回收利用”七种治污模式,各显其能。

在刘振屯镇紫荆台行政村,一条道路把该村分成东西两部分。村西边人口多,建起了日处理能力20吨的污水处理站,集中收纳、处理村民生活污水,采用的是“村级处理站处理”模式。村东边人口少,只有十几户人家,破路接管经济上不划算,便因地制宜采用“户排户用”模式,建起户用滤池来实现污水处理。

“政府出钱建,群众免费用,既美观又卫生。”李九龙家是紫荆台行政村使用“户排户用”模式的其中一户,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菜园浇灌或庭院洒水。该设施可单户使用也能多户联用,李九龙使用了3年,觉得很方便。

淮阳区治污不搞“一刀切”,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路子。为避免出现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位于淮阳城乡接合部的86个村,采用“纳入市政管网处理”治污模式,全部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大大降低了治污成本。

按照“建设一个设施、治理一个坑塘、美化一个村庄”的工作思路,各村截污控源、处理污水,池塘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美化硬化……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村民生活污水变废为宝,清水回补坑塘,许多昔日的纳污坑如今可养鱼可种藕可浇灌,对外出租还能充盈集体经济,已变成了景观塘、经济塘、生态塘。这样的可喜变化在淮阳区数百个村庄上演。

据统计,近年来,淮阳区累计筹集资金4.3亿元,建设各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47座,治理黑臭水体286处、坑塘360个,惠及农户10万余户,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18年的24%提升到目前的61%。

淮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七种路径”,先后入评河南省《美丽河南实践典型案例》、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打造出了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的“淮阳样板”。以淮阳区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工艺、数据参数为参考,中部六省审查通过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白色污染也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方面。淮阳区为了把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到底,还大力推行农村垃圾清运保洁“五分钱工程”,探索出“户清理、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垃圾“闭环”处理模式,垃圾分类后全部进入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这个季节,我们每天凌晨5点上班,开始打扫卫生、拔草,上午、下午各集中清扫一次,全天不间断保洁。5年前一天能拾3袋垃圾,现在一天仅能拾半袋。”夏楼村保洁员夏芳荣说,工作量减少得益于村民卫生习惯的逐渐养成,随手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正越来越少。

目前,淮阳区配备农村保洁员5120人,他们怀揣打造美丽乡村的梦想,用勤劳的双手守护农村的干净整洁,确保全域垃圾日产日清,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每到夏季,西瓜皮随处可见、苍蝇乱飞的脏乱现象,在淮阳区村庄一去不复返了。淮阳区荣膺“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殊荣。

人居环境美,喜事登门来。

8月6日下午,站在村幸福家园综合体大楼前,刘振屯镇夏楼行政村村委副主任赵书华感慨道:“这两天有两拨拍摄美丽乡村题材的影视剧组到俺村取景。做梦也没想到,俺村不但创成了‘五星’支部,还成了明星村!”

村头墙体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蕴含的道理让人信服。①6

2024-08-07 ——淮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笔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7762.html 1 美丽乡村不是梦(百名记者大走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