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彦章 徐启峰 张洪涛
8月1日上午,赵金豹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到太康县城关镇张文祥社区,看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刘禄正。刘禄正今年93岁,身材清瘦挺直,目光炯炯有神。英雄暮年,他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却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穿上当年军装,重温热血军旅。
赵金豹郑重奉上一套老式志愿军军装,这是他在网上精心选购的。穿上熟悉的军装,刘禄正的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战友情、军旅梦,足以穿过漫长的岁月,让真正穿过军装的人终其一生魂牵梦绕。这份情谊与梦想,当过兵的赵金豹懂得,即使脱下戎装,他还始终怀着这份情谊与梦想,不断奉献着。
投身军营——现实版的“士兵突击”
1981年,18岁的赵金豹得到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兵。他的父亲赵如衡是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退役后,赵如衡回到老家太康县务农,生养7个子女,日子清贫而安然。
赵金豹的军旅生涯从炊事班起步。当时,炊事兵是不受新兵欢迎的兵种,被认为没前途,将来退役找对象都难。与赵金豹一起分到炊事班的一个老乡哭哭啼啼,极不情愿。赵金豹却主动要求当炊事兵,他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当技术兵非己所长,做好炊事兵,一样能干出一番成绩。
炊事班10个兵,要供应全连120人吃饭,任务很重。赵金豹每天挥舞着一把大铁锨当炒勺,干得很是认真,还不断钻研厨艺,渐渐地,炊事班做出的饭菜受到战友的交口称赞。
入伍两年后,赵金豹晋升为摩托班班长,很快成为驾驶技术最出色的兵,更有拿手绝技——在边三轮摩托车行进中悬空边轮并进行装卸。在多次军事表演中,他的这手绝活被战友们叹为神技。
作为摩托兵,不仅要会开摩托车,更得学会修摩托车。赵金豹潜心钻研摩托车维修技术,进步很快,后来被师里保送到北京军区汽车摩托车大修厂进修培训,两年后回到部队被安排到师教导队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任摩托车驾驶与维修教员。
鉴于他修的摩托车多、经验丰富,部队领导要赵金豹写本关于摩托车维修的教材。赵金豹犯了难——自己那点学问,怎么能够写教材?但军令如山,他硬着头皮接下这个任务。
赵金豹开始恶补相关知识,并深入思索,构建教材框架,然后一点点填充,历时一年,他竟然写出了一本4万多字的教材——《战地摩托车维修技术》。这本书贴近实操,通俗易懂,很快在军队里得到推行。
一个初中生写出了教材,赵金豹的逆袭宛如开挂。翻开他的军营履历,这样的高光时刻还有不少:
1984年,他21岁,当选秦皇岛市最年轻的人大代表。当时全师有两个人大代表,一个是他,另一个是师长。有一次,他与师长视察地方工作,师长穿毛呢制服,威风凛凛;他穿涤卡军服,英气勃发,但一看就是个兵。进门时武警拦住了赵金豹,说首长的警卫员与通信员不能入内。师长大笑着解释道:“我俩平级,都是人大代表,我能进,他就能进。”
至1987年,赵金豹已经给部队和地方培养了500多名军地两用人才,使他们退伍后有技术傍身、好谋出路,他因此被授予个人二等功。
2006年,军旅神剧《士兵突击》火热播出,已经转业10多年的赵金豹看了一遍又一遍。其实,他的军旅生涯何尝不是一部“士兵突击”!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一个淳朴聪慧的农家子弟百炼成钢,成为栋梁之材。军队不仅教会了他一技之长,更培养了他的钢铁意志,支撑着他在漫漫人生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重。
扬帆商海——修车起家屡获成功
1992年,当了多年兵的赵金豹,转业回到太康老家,被分配到县交通局工作。
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赵金豹却感觉有劲使不出,怎么也不习惯坐办公室。后来,国家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离岗创办经济实体。赵金豹第一个报名“下海”,开办摩托车维修中心,干起老本行。
放着好好的机关工作不干,偏要去搞企业闯市场,家人、朋友对赵金豹的做法很不理解,妻子赌气不搭理他好久。赵金豹却心志如铁——这才是适合他的、有意义的生活。平时走在街上,听路过摩托车的响声,他就知道是否有毛病,该从哪儿维修,自己这身本事不发挥,太可惜了。
20世纪90年代初,汽车很少,很多单位的公车就是边三轮摩托车,两轮摩托车也逐渐在年轻人中普及开来。而小县城会修摩托车的人寥寥无几,赵金豹相当于干了个独门生意,收入颇丰,一个月能挣几千元,很快挣到人生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的春风涤荡着神州大地,曾经的奢侈品——摩托车走进千家万户。赵金豹在太康县最早卖起摩托车,“盖新房、娶新娘,金豹摩托最吉祥”“买摩托,找金豹,质量服务最可靠”的广告语风靡豫东大地。“部队楷模兵,地方摩托王”,赵金豹靠卖摩托出了名,得到了市场给予的丰厚回报。
后来电动车热卖,赵金豹也抓住了商机,同样收获满满。有灵活的市场头脑开路,有过硬的售后维修打底,赵金豹在旷日持久的商战中,纵横驰骋,大有在军队里开着边三轮摩托车风驰电掣的感觉,他还要向更广阔的天地进发。
2016年,赵金豹与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喝茶聊天。这位校长埋怨,别人都说私立学校收费高,却不知道开支有多大、办校有多难,仅包车接送学生这一项,一年就要花50多万元。更让这位校长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他说:“哪天哪个司机没有到学校领钱,我就睡不着觉,唯恐出问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金豹感觉校车运营是一个可观的潜在市场。他随即认真调研太康县校车运营状况,发现校车不仅安全隐患多,且运营成本偏高,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花费1000元。如果成立专业化、集约化的校车公司,不仅可有效保障学生安全,还可降低运营成本一半左右。太康县是人口大县,生源充足,成立校车公司应该大有可为。
谋定而后动,赵金豹费尽周折,成立太康县童安校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童安公司),又来到郑州宇通客车,定购了50辆校车。童安公司在周口市首开校车管理集约化、公司化运营模式的先河,在河南省也是首批“吃螃蟹者”。
校车运营,安全第一。童安公司牢记安全至上的行车理念,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斥巨资建立了智能监控平台,每辆车上安装5个摄像头,校车超员、超载会立即报警,就连司机在车上的一个细微动作都能被清楚监控到,真正做到了家长安心、学生舒心、学校省心、政府放心。运营8年来,童安公司没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同时,童安公司通过专业化、集约化运营有效降低了校车运营成本。许多学校便弃用了自己配备的校车,主动与童安公司合作,大大节省了开支。
童安公司解决了校车运营中的安全、高成本难题,自然受到市场的青睐,校车数量逐渐增加到200多辆,平均每天接送学生9000多人次,成为周口市乃至河南省校车安全运营的典范。
回报社会——获评“中国好人”
赵金豹富了,但那颗乐善好施的心从未改变。当兵时,他就志愿服务地方,经常为群众免费修手表、修摩托,他的维修点一开张就排起长龙,别人说他自找苦吃,他却乐在其中。搏击商海,随着财富的积累,他回报社会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每年的“八一”前夕,他都会带上书籍、礼品到部队驻地慰问,与驻地官兵联欢。
每年,他都会定期走访30多家现役军人家庭,送上所需物资,送去致富技术。
每年,他都会资助20多位家庭有困难的退伍军人,给他们送去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助。
每年麦收时节,他都会带领公司员工和10多台收割机到部分乡镇,帮助残疾退役军人抢收麦子,并给每户送去200元慰问金……
2011年新春来临之际,他组织开展下乡送温暖活动,派出4辆车给20个乡镇的100多个村庄的群众送去棉衣、棉被、餐具等物品,共计8万多元。
他还成立了3个艺术团,开展送文艺下乡,全年演出100多场,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998年,湖北嘉鱼县簰洲湾大堤突然溃口,在此参加抗洪抢险的武汉空军某部太康籍战士许献伟,在生死关头将自己的救生衣套在群众身上,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同样参加过抗洪抢险的赵金豹得知消息后,庄重承诺:“献伟兄弟放心吧,家里还有我呢!”每年春节、母亲节、“八一”建军节,赵金豹都会去看望慰问许献伟的父母,送去生活用品和药品,承担起烈士未尽的孝心。这份承诺,他已坚持了26年。
患有严重糖尿病的退伍老兵吴兴旺,在儿子吴帅6岁那年撒手人寰。临终时,吴兴旺抓住赵金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老吴,你就放心走吧,还有我呢!”听赵金豹这样说,吴兴旺才松开了手。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年后,吴帅的母亲又得急病去世。赵金豹把吴帅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抚养他成人。
1995年,赵金豹成立金豹职业中专,免费培训数百名退役军人,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2018年,他牵头创办太康县退役军人创业联盟,联合全县35家优秀企业,为119名退役军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2021年7月,郑州突遭强降雨。赵金豹派出20辆校车,免费接送滞留在郑州的太康籍人士,并购买近5万元的紧缺物资驰援在郑州抗洪的中原火箭军。太康新冠疫情发生时,他派出100辆校车摆渡群众,自己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抗疫路上摆渡人”……
有人替赵金豹算过一笔账,这些年他在捐资助学、脱贫攻坚等公益事业上的投入最少有400万元,劝他用这些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为子女留点家产。赵金豹呵呵一笑说:“一朝从军,终生是兵,我要传承弘扬军人的奉献精神。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管好自己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事我管不上,也不能管。”
赵金豹如今只有一套太康县城里的住房,是20多年前购买的二手房,位于4楼顶层。他的儿女均已成家,各自努力工作,从没向他要过房子、车子。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朴素简单。
《论语》有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赵金豹,朴素的生活中开出感恩向善的花。这些年来,赵金豹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第二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