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晨 杜营营/文 王映/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在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中,我市如何充分发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乘风破浪之势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近年来,全市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加快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紧跟中央、省委改革步伐,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把深化改革任务从“纸上”落到“地上”,在三川大地吹响了持续深化改革的集结号,让更多改革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迸发了加快周口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澎湃动能和发展活力。
绘蓝图
投身深化改革滚滚浪潮
深化改革要重谋划,更要抓落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参与者、推动者,责任在肩、使命重大。
“全面深化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市委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改革工作全过程谋划部署、改革方案的整体设计和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改革综合效应逐步显现。”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市委认真吃透中央、省委改革部署精神实质,分年分期选准周口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筛选一大批当前能改、改了就能见效的改革事项,研究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以积极、扎实的改革举措,确保全市改革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努力实现改革新作为引领发展新常态,让改革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人民群众幸福的“上升梯”。
据悉,自《周口市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至《周口市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我市共出台11个年度改革任务文件,明确了1181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143项,正在有序推进38项。
向新行
激活创新发展一池春水
改革归根到底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
以“市场之手”激活一池春水,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我市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主引擎”的驱动力不断增强,为周口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我市以创新的思维和果敢的行动深入推进“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为企业和群众打造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让办事变得省心省力省时,擦亮了我市营商环境的“金招牌”。
台前,各综合服务大厅办事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台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高速运转,实现“不见面审批”。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目前,我市市直45个单位、2285项事项和县级366个单位、19667项事项全部进驻综合服务大厅,基本实现了“三个之外无审批”。
随着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的持续加力,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以创新发展配套改革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实施“1+21”一揽子人才政策,伏羲实验室、周口师范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加速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3.6%,创新发展活力动力不断迸发。周口“智慧岛”、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周口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周口分中心挂牌运营。
——以“放管服效”改革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
以行政审批内设机构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为抓手,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营商环境投诉中心,建立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政务服务绩效“好差评”制度,做到投诉举报“一键直通”、受理办件实时查询。
——以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构建“2+N”国资国企监管发展新格局,实现国有资本加快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强化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监管率由48%提升至基本全覆盖。市投资集团、市城投集团等重要骨干企业资产规模显著壮大,监管企业资产规模达2100亿元,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服务保障城市发展、项目建设能力不断增强。
——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城为目标深化制度型开放。
明确“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把沙颍河通江达海优势转化为枢纽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现代临港物流、高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临港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如今,周口港被列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相继开通16条国内和12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年上涨,港口综合物流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契机推进乡村振兴。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强力推进“七个专项行动”,连续6年产量稳定在180亿斤以上。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和省作物高效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相继落户,国家级小麦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先后获批建设,着力打造小麦全产业链生产的“周口样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顺利推进,郸城、沈丘两县先后完成交易5宗40.94亩、7宗187.21亩,增强了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能力。
惠民生
点滴实事让生活更美好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衡量发展、推进改革的新标尺。
“15分钟便民生活圈”,“嵌”在卫生院的养老院,文化馆(站)星罗棋布,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三联三化”织密筑牢了平安周口的坚实防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让“臭水塘”变身“致富塘”“风景塘”……各地各部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落细一项项改革举措、一张张“民生清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速释放。
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以“12个公共文化馆”带动“20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61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全方位提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创新举办“考古周口”系列文化活动,提炼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精品内容,被省委办公厅《工作交流》专期刊发推广。探索开展管理权、经营权“两权分离”改革试点,太昊陵庙作为我省第一批涉旅文物保护单位两权分离改革试点单位,突出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着力激发文物保护单位活力,扩大文物传播力和影响力,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社会体制改革精准施策,民生保障水平迈向新高度。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全覆盖,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双减”工作稳慎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高达99.66%。全市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达1110所,受益中小学生达62.9万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了“市县一体、‘五医联动’、数字赋能、中医贯通、医防融合”的周口医改模式,基层卫生医疗能力有效提升,获得国务院深化医改督查激励两次,荣获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称号。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的全域空间格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深入实施放权赋能改革,按时完成省定第一批255项、第二批86项省辖市级管理权限下放承接工作;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推动开发区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突破、成效斐然,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守护周口蓝天碧水,追“绿”逐“美”擦亮生态底色。2023年,全市优良天数254天,超省平均值7天,空气质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周口中心城区实施“一带四林百园”工程,生态林带、森林公园、植物园、主题公园、街头游园成为城市“绿肺”;持续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把“纳污沟”变成“景观塘”。2022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支持城市,淮阳区探索出7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走出一条适合平原农区“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生活污水治理之路,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时间再次刻印下周口前行的坐标。新时代新征程上,周口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实践新篇章。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