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沈丘:建设“两堂三中心” 筑就群众“精神家园”(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记者 高洪驰 实习生 程果

“叉车操作证下来后,我准备到武汉工作。”

“到时候,咱俩一块去吧。”

“太好了,有作伴的了。”

……

近日,记者来到沈丘县新安集镇郭寨行政村的“两堂三中心”。在乡村振兴讲堂里,该村村民郭旗、李坤、王留斌等十多人围坐在桌子旁聊天。原来,他们刚刚在这里结束县人社局入村举办的“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叉车操作技能培训,正在议论拿到证件后到哪里找工作的事。

“在‘家门口’参加培训拿证,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事。但是,自从‘两堂三中心’建成后,俺村已经有90多人在这里参加了叉车操作、养老护理、育婴等技能培训,而且好多人找到工作了。”郭寨行政村村干部王海花对记者说。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农村环境变美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但由于村里缺少学习、娱乐等场所,留守老人的日常照料问题、留守儿童的课后活动问题、缺少一技之长的青壮年群众找工作问题等始终困扰着许多家庭。

如何打破这一现状? 2022年以来,沈丘县不断探索和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聚焦解决农村“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围绕服务群众日常生活、提高群众文明素养、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建设群众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积极引导各行政村充分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就地取材,坚持“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的建设要求,建设乡村文化礼堂、振兴讲堂、日间照料中心、儿童课后活动中心和村民家宴中心,打造服务群众的综合体。目前,全县建成“两堂三中心”综合服务体166个。

“在这里每天都能听戏、聊天,中午还有饭吃,舒服着呢!”在纸店镇潘董庄行政村文化礼堂内,一位村民在管弦乐器的伴奏下尽情地唱着戏,台下的村民聚精会神地听着。一曲结束后,72岁的村民王之各高兴地说。

88岁的姜钦轩每天吃过早饭,家人就把他送到日间照料中心。姜钦轩中午在照料中心食堂就餐,直至晚上被家人接回家。村干部姜军伟说:“老人们在一起说说话、下下棋、唱唱戏,一点儿也不孤单,我们准备的有午饭,老人们吃过午饭还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休息。”

临近中午,一股菜香味从付井镇王营行政村老人幸福食堂里飘出。食堂操作间里,党员龚凤彩在为老人炒菜。她用毛巾擦了一把汗说:“到‘两堂三中心’尽点义务,我们这些在家的党员显得更有价值。”

付井镇镇长李占伟说:“鼓励和引导居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志愿者加入‘两堂三中心’的义务服务行列,不但减少了开支,还解决了缺少人手的问题。”

午饭后,在槐店回族镇大王楼行政村的儿童课后活动中心,一群儿童在摆积木、滑滑梯,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在一旁照看的志愿者每个人脸上都挂满笑容。为了让日间照料中心和儿童课后活动中心的老人和孩子享受到贴心服务,各行政村动员居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志愿者主动陪老人聊天、照看儿童游戏娱乐,让老人和孩子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白集镇刘楼行政村的“两堂三中心”里,超市、电商带货直播间、物流收发点、儿童游乐场、老人休息室、医疗服务室等应有尽有,村委会办公室也设在那里。“建设过程中,我们以‘两堂三中心’为载体,打造综合服务体,让群众来到这里既可以学习、娱乐,又可以收发快件、购物消费。”该镇宣传委员、副镇长杨豪说。

曾几时许,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习俗让许多家庭苦不堪言,移风易俗迫在眉睫。如今,“两堂三中心”成了传播文明新风的实践阵地,该县不少行政村充分利用这一阵地,通过组织村民学习,编排大鼓书、戏曲小品,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文明新风,引领群众杜绝高价彩礼,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赵德营镇马楼行政村村民马新明说:“过去在农村,婚丧嫁娶往往去城里订饭店、订车辆,不仅不方便,花费还高。自从有了村民家宴中心,村民家里办大事,再也不往城里跑了,不但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还节省了许多开支。”

沈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卢琪珍说:“‘两堂三中心’的建设,不但有效解决了农村‘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而且让群众学习、娱乐有场地,办事、就医等更便捷,传播文明新风有场所。今后,我们将推动这一民心工程真正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好阵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地、移风易俗的实践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留守儿童玩耍的好地方、老人幸福生活的好场所,真正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②5

2024-08-19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8619.html 1 沈丘:建设“两堂三中心” 筑就群众“精神家园”(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