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3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孵 鹰

刘彦章

您知道吗?

小鱼鹰是老母鸡孵化的。

过罢年,开了春,万物复苏,公鹰就开始怀春了。一向除了吃鱼啥也不想的公鹰坐立不安,情绪很不稳定。当年过古稀的老何给它喂食时,这家伙竟然翻脸不认人,用锋利的鹰钩嘴,突然啄向主人,老何的手背立即流血了。他也不恼,嘿嘿一笑,说:“老伙计,发情了?”

母鹰也开始闹腾,离开平时站立的鹰棚下的木架子,不断地叼起麦秸柴火搭建新窝。搭好后坐进去,左扭右摆,吃力地把蛋嬎出来。老何喂它,它也不动,抓它起来,屁股下面暖暖的,有些烫手——一枚青色的鹰蛋新鲜无比。

要知道,鱼鹰平时的体温都有四十多摄氏度!

鹰蛋的大小几乎与鸭蛋一样,正常的母鹰两天嬎一枚,或泛青,或发白。

老鹰把式都知道,母鹰两岁后才能下蛋,但一年就下几个。三岁后,一年能下一二十个。母鹰下蛋期间,公鹰、母鹰要分开,确保各自的体力和营养。因为,隔一天要让公鹰与母鹰压次蛋儿,渔民叫作“踩蛋儿”。动作嘛,跟鸡鸭一样。公鹰见到母鹰,会迫不及待地跳到母鹰背上,母鹰会主动把尾巴翘起来,约莫半分钟,完事儿!

压蛋儿后母鹰下的蛋,有的受精了,有的没有。没受精的叫作白蛋,是孵不出小鹰娃儿的。

按常理,母鹰应该会抱窝,但母鹰一抱窝,就不下蛋了。但老何说,他家人老几辈子放鹰,从来没见过家鹰抱窝。他不解:“咋与野鹰恁不同哩?”

自然,孵化小鱼鹰的工作,就交给了抱窝期的老母鸡——而且是有经验的老母鸡——这与“鸠占鹊巢”的性质差不多。

“恁不知道,有的小母鸡,抱窝时,立立站站,坐卧不安。一天能站起来几回,不守窝儿,这是假抱窝,只能用鸡蛋放在鸡窝里试验,两三天还这样,就要换掉。”

“头次抱窝的母鸡不能用还有个原因,就是没有经验,容易把蛋蹬烂,也不会给蛋翻个儿,受热不均匀,孵化成功率不高。往往,母鸡一窝抱蛋二十来枚,出壳的小鹰只有几个。”

这不,今年老何从邻居家租了一只正值壮年的芦花老母鸡,给了邻居一百元钱。老何悄悄地把它身子下的鸡蛋,换成了鹰蛋。芦花鸡性格温柔,满脸通红,体温上升,一动不动,夜以继日,经过二十八天日日夜夜的辛劳,终于孵化出了别人家的孩子——小鱼鹰!

老何称赞:“这只芦花鸡好啊。两三天下一次窝儿,吃过喝过拉过,急吼吼又小心翼翼进窝儿了。只可惜,放了二十多枚鹰蛋,只孵出了八只鹰娃儿,其余都是没受精的白蛋。”

是否受精,怎么分辨呢?老何说,相比鸭蛋,鹰蛋皮厚,只有在孵化一周后,拿出来对着太阳照照。受精的鹰蛋,蛋尖儿一头儿内有个横隔儿。没有的就是白蛋,就要拿出来,炒炒吃了。“鹰蛋很腥,只有多放辣椒葱姜大料,才能压住蛋腥味儿。”

不是有孵化箱吗?孵化箱孵化小鱼鹰不是更快更好吗?

老何说:“实践证明,绝对不行。孵化箱靠电生热,太干燥,小鹰成活率很低,即便能出壳儿,养不到一周,慢慢地就干死瘦死了。有的勉强成活,也先天不足,看着像痨病患者,寿命短,能力差。沙颍河流域的漯河、平顶山、周口等地,从南方买来的鹰娃儿,也都是用老母鸡孵化的。”

从第二十五天开始,雏鹰相继出壳。

雏鹰是自己啄开蛋壳出世的。

老何说,一般来说,小母鹰比公鹰早出壳儿两三天。越是晚,出公鹰的几率越大,身体越健康,以后逮鱼的能力也越强。鹰民希望孵出更多的小公鹰,他们管母鹰叫拐子。母鹰体型小,重量轻,鹰钩嘴短小,主要作用是下蛋繁殖后代,而捕鱼的主力多是公鹰。公鹰体大力猛钩子长,逮鱼多。

“公鹰就是劳力,和人差不多!”老何打着比喻,抽着烟,身子前倾,坐在马扎上,褐黄的脸上沟壑纵横。大半生风里来雨里去,行船放鹰打鱼,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恁不知道,刚出壳的小鱼鹰是个丑八怪:头大而红,眼鼓不能睁,脖子细长;全身蜷缩,皮薄身黑,光溜溜没一根毛儿;大小如出壳的鸡娃儿,东倒西歪,匍匐蠕动,脚、翅皆为肉质。”

而只有有经验的老师傅才懂得:鹰娃儿出生后不能立刻喂食,需要用十多个小时排除杂质,等排清体内的蛋清杂物后才能喂食。否则,体内的毒物对于鱼鹰今后的生长不利。就像新生婴儿,必须挖干净口内的脏东西。

小鱼鹰出壳后,喂养就全靠主人了。

小鹰一周后才能睁眼,半个月后开始蹒跚学步,并“啾啾”乱叫。它的叫声急迫而贪婪,动人而可怜!

这时候,老何就把小鱼剁成糊儿,挑出豆子大小的一团儿,送进嗷嗷待哺的小鹰口里。小鹰娃儿吃后心满意足,闭着眼立即安静下来,睡觉长身体。这样一天三顿的喂食持续一个月,之后喂食减为一天两次,渐渐雏鹰就可以自己吃小鱼了。

老何摸着下巴:“养个鹰很操心,小鹰娃儿怕热也怕冷,不能受凉,不能吃寒食儿,跟养奶孩子一样难。”

小鹰一周后开始扎毛,先从屁股上生出绒毛,半月后开始扎大毛长毛,一个半月左右,长短毛全部扎齐,鹰民叫作“齐毛”。人靠衣衫马靠鞍!雏鹰齐毛后,除了表情天真幼稚可爱,体型上与成年鱼鹰已经十分接近了。

“这个时候,公鹰、母鹰最容易分辨。”

一般人都不知道,鱼鹰消化能力很强,生鱼吞下后十到二十分钟就开始消化吸收并排泄。鱼鹰本来体温就高,胃里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食化虫,专门用来消食儿。还有个特殊的地方,鱼鹰进食后稀的粪便从肛门排出,吸收不了的鱼骨头等硬质残渣,会在进食一天一夜一个对时后,通过喉咙从口内“抟”出来。“抟”出来的骨头残渣等,圆球般大小,如鸽子蛋或鸡蛋,外面裹着一层透明的薄膜,像是剥过皮的变蛋,一碰就碎了。初生鱼鹰不会“抟”,渐渐长大后,就具有这个能力了。

还有,鹰的粪便腐蚀性很强,能把小草毒死,甚至把钢管儿腐蚀得锈迹斑斑。

过了百天,也就是三个月后的小鹰娃儿,基本长成了成年鱼鹰的模样,体重四斤到八斤。

一般情况下,过了百天的鱼鹰就可以下水学习捕鱼了,但有经验的老鹰民会坚持让雏鹰在四个月时再下水。这时候的鹰,身体硬朗,骨质坚实,鹰毛也可以离水了。

这些雏鹰,能否成为纵横江湖的大鹗(鱼鹰的另一种称呼),就得看老师傅的调教了。

老何说今年这窝儿鹰,他下了血本。

为了求得好基因,他和儿子跑了几个省,从江苏宿迁“鹰王”蒋师傅家、安徽芜湖郑师傅家等处,求得好的受精卵。公鹰体大威猛善于捕鱼,正值壮年,动作敏捷、形象英武、体大力雄,捕捉极难对付的鳜鱼、黑鱼、青鱼、王八等,不怯不颤。母鹰勤快、麻溜儿、漂亮,逮鲤鱼、鳜鱼也不在话下。这样的好底子,决定了孵化出的雏鹰必然是好苗子。

老何盼望——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也是他希望给家族留下的最宝贵的礼物。

立秋刚过,老何就带着自己黑压压的鱼鹰军团,来到大沙河逍遥镇一处清澈的河湾。周口上游的大沙河非常清澈,白鹭翔集,野鸭唧唧。早晨、傍晚,宋代寿圣寺古塔倒映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渔舟掠水轻飞。老何选择这里,不是为了捕鱼,而是为了训练刚能下水的幼鹰!

老何脚踏鹰船,禁渔期加上天热,歇了大半年的鱼鹰再次下河,对水和鱼分外亲热。幼鹰被裹挟中间。初次下水的幼鹰呆头呆脑,像个愣头青,虽然热情似火,充满好奇,但傻里傻气不会逮鱼,有的甚至怕水、怕鱼。

这就需要调教,幼鹰才能慢慢上道儿!

鱼鹰捕鱼全是出于动物贪吃的本性。

下水前,老何故意给幼鹰断食一天。老鹰的脖子都扎得紧紧的,逮住鱼咽不下去。幼鹰的脖子没扎,看到老鹰逮鱼,就去抢食,却往往抢不到,急得“嗷嗷”叫,老鹰根本不理它,主人更是熟视无睹,幼鹰只有自己学着一次次入水逮鱼。失败,挑战,调整,体验;再失败,再调整,再努力,再摸索……老何架着船,船带着老鹰,老鹰裹着幼鹰,看着学着,学着看着,一天一天,经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晨昏。大约一周后,雏鹰迫于饥饿,基本就学会捕鱼了——从小鱼到大鱼,小鹰娃儿的成长突飞猛进。

过了学抓小鱼的最初阶段,雏鹰的脖子渐次扎得由松到紧,最后越扎越紧——连小鱼也吞不下去了。饥饿加上天性,在生存与生命面临挑战的考验中,雏鹰一天天走向成熟。

半个月后,这几只初出茅庐的幼鹰,已经能初显身手了,入水勇猛、迅捷,毫不犹豫,下口很重,咬住不丢。这几只有着英雄基因的少年公鹰,特别是那两只难觅的“王者花鹰”——绿玉趾蹼、孔雀尾羽,毛色发亮,英气逼人,给沙颍河上的鱼鹰部落带来了一股凌厉的新风。

老何很欣慰,把幼鹰看作宝贝。同时,他的小孙子也非常喜欢看鱼鹰捕鱼,特别喜欢“王者花鹰”。在他的家族中,还有四人坚守着这一传承——沙颍河流域珍贵稀有的鱼鹰捕鱼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看着孙子,看着雏鹰,七十三岁的老何得意而满足,他不由自主又点燃了一支香烟,白色的烟雾在他头顶旋起向上,升腾的烟圈儿如同高贵的皇冠!

.……

作为水禽,鱼鹰天性不怕冷,因为鹰毛不沾水。特别是秋冬后,鱼鹰周身长出细密的绒毛,覆盖全身每一寸皮肤,能避水也能离水。鱼鹰翼长尾短,可供水下追击、水上飞翔。鱼鹰在水下追捕,每次三分钟左右,是普通人的三四倍。

时下,天气渐凉,幼鹰身体成长得越来越壮。健儿初成,一股英雄气,蓄势待朔风。

老何似乎已经看到,隆冬的沙颍河上,新生代的雄鹰们眼睛机警、顾盼自雄、虎虎生风,沙颍河鱼鹰部落迎来新鲜劲旅,一场年复一年的鱼鹰水下捕鱼追击大战,已拉开序幕。

一切刚刚开始,希望都在前头!

2024-08-23 刘彦章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9175.html 1 孵 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