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弘扬延安精神 勇担新闻使命

杜林波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到延安前,这座陕北小城对笔者来说更多是存在于书本上的。

简陋的编辑室、对开印刷机、自制油墨、铸字用的铜字模……在延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克服各种艰难困苦,把党的声音传到全国各地,鼓舞前方将士杀敌立功。印象最深的是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前辈们当年工作的场景被一比一复刻出来,呈现在笔者面前。那时,他们在海拔1050米的清凉山上,挤在昏暗的石窑洞里,在微弱灯光下奋笔疾书,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以笔为剑,在恶劣的环境中艰苦奋斗着,硬是在这些窑洞里把党的新闻事业孕育和发展起来。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无畏战斗、砥砺前行,最终将星星之火点亮延安、点亮陕北、点亮中国、点亮世界?笔者认为那便是信念,那信念就是延安精神。如今我们的工作条件大大改善,更应该珍惜机遇、踏实工作,学习前辈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文风体现作风,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解放日报》改版树立新文风,增加边区新闻、国内新闻报道等举措,真正呼应了毛主席那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解放日报》改版当天全文转载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再次强调:“党报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这对笔者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主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多坐坐“热炕头”“小马扎”,真诚倾听百姓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讲述更多精彩暖心、振奋人心的百姓故事,更广泛地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从清凉山走来的胡乔木、田家英、吴冷西、刘白羽、吴印咸……无数的新闻先贤,诠释着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新闻事业的甘于奉献。延安时期的新闻宣传实践过程艰苦卓绝,成果重大,影响深远,铸造了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模式。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跑好自己这一棒。去大街小巷,无论烈日雨雪;去田间地头,见证春耕秋收;去生产车间,开拓认知新领域;去荣光现场,感受先进党员们向上向善的力量。做到用笔丈量三川大地,用心记录人物故事,将光和热镌刻在时光里,撒向更远的远方。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此次延安之行,对于这时代之问和命题,笔者心中有了渐渐清晰的答案,并将矢志不渝为之奋斗!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延安精神,血脉基因;人民至上,始终不渝。

(作者单位:周口日报社)

2024-08-30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9493.html 1 弘扬延安精神 勇担新闻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