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我市农村改革改出乡村振兴新气象(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讯 (记者 付永奇)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理顺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服务保障,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快速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腰包越来越鼓,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强化“三资”监管,规范村财政收支。我市不断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强化村集体“三资”监管,指导各地用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财务管理系统、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紧盯资金管理、资产处置、经济合同、农村债务、项目工程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2023年,全市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229.93亿元,比2022年增长3.4%,村均资产462.64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39.4亿元,村均79.27万元,同比增长5.11%,债务同比减少7.06%。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我市全面排查梳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收入5万元以上村、10万元以上村清单,调研村级债务情况,选取典型案例,研究农村坑塘改造渔光互补、“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等村企合作投资建设模式和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宅基地改革。我市进一步明晰职责任务分工,健全完善“市级指导、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工作机制,规范农村宅基地“超占费”收取工作。全市13个县(市、区)189个乡镇(街道)建立农村宅基地规划建设委员会并设立审批窗口,4816个村明确了农村宅基地协管员,各县(市、区)农房设计图册全部印发。1月至5月,全市共审批宅基地6675宗,审批面积108.1万平方米。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各地加快土地托管和流转速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全力破解耕地“谁来种”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7258家,较2023年增加994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9.4%,创建各级示范家庭农场844个,其中省级66个;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7427家,较2023年增加584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8.4%,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8家、省级示范社146家;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77.3%。

突出龙头带动,推进农业园区发展。我市以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念好“土特产”三字经,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形成体制机制完善、绿色发展突出、带农效应明显的农业园区化发展格局。全市获批创建国家级产业园1个,获批创建省级产业园9个、已认定7个,批准创建市级产业园64个、已认定20个,批准创建县级产业园281个,形成了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为引领、市级产业园为骨干、县级产业园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目前,95%以上的产业园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120万农户增产增收,省级、市级、县级产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15%、10%以上;累计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业产业强镇1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②3

2024-09-0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9771.html 1 我市农村改革改出乡村振兴新气象(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