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志刚 通讯员 王磊 文/图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川汇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实施,将历史文化转换为城市发展动力,以文化引领城市更新,以更新焕发老城活力。
近日,在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王氏老宅,记者看到这里已经基本修复完成,古建筑已初具风貌。
南京历史保护建设集团周家口南寨项目总负责人王新军表示:“王氏老宅是周口典型的三合院,我们通过修缮恢复了其原来的风貌。修缮一座院落,其实比新建一座院落还要难,难在它的复原,我们通过保持原来的尺寸、样式、结构,坚持‘修旧如旧、能修不换、最小干预’原则,恢复建筑原有风貌。”
如何让古建筑找回“旧时光”?川汇区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精心梳理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肌理脉络,有序推进老街道、历史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
南京历史保护建设集团周家口南寨项目前期负责人缪俊介绍:“以正在改造的老皮件厂为例,我们采用结构加固方式对老厂房进行修缮,对锅炉房等进行恢复,重现工业‘老物件’的风采,利用原镂空平台将水塔和烟囱巧妙‘整活’,把城市工业发展的标志展现出来。”
大渡口码头是周口古城的根脉、漕运历史的活化石、周口八景之“桅杆晚照”所在地。大渡口码头遗址东西长约180米,它亲历了周家渡口的兴起与发展,见证了周口名镇的鼎盛与繁荣。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周家口南寨项目负责人谢玉峰说:“大渡口码头段的设计理念是打造滨江渡口文化带,通过还原码头埠口渲渡场景,形成以水运为主体的文化公园,进而以码头街巷为骨架,恢复城水格局,复兴城市功能。”
除了大渡口码头,滨江渡口文化带的另一主要景观是磨盘山。磨盘山一名的来历是清朝水师赵提督奉命加固码头,用石磙作地基,用青砖砌河堤,用石磨砌成坚固台阶,远远望去,这里就像一座小山,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磨盘山。
南京历史保护建设集团周家口南寨项目负责人李俊对记者说:“打造磨盘山景观的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在创作中根据周口老画家留下的手稿加以还原和转化,并结合码头各方位视线关系进行尺度和造型的调整,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磨盘山山门文化符号,还原传统石砌山门形象,展现岁月痕迹,体现现在和历史的对望。”
周口原名周家口,历史上曾因水运而著称,现在的南寨,便是周口城区的最早雏形。这里现存的历史建筑就有18处,还有省级文物1处、市级文物4处、一般文物7处、历史街巷11条。
市民闫丹表示:“我们的城市发展到今天,经历过太多的变迁,虽然现在这里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但我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来没有停歇。将来历史故事由谁讲给后人呢?就让这些历史建筑来告诉他们吧。”
建筑是时间的标尺,文脉是发展的基底。从最初的蓝图规划,到如今的焕新发展,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被评为河南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如今,在新旧元素碰撞、交融中,蕴含“文化密码”的老街正在以新的方式“打开”。
王新军对记者说:“滨水南寨城、古韵商贸街、人文宜居地是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定位。目前,我们正沿着三条主线、围绕八大项目对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新打造,中环线已初具风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引领‘城水关系修复’和‘历史城区整体保护’,以展示周口水运、商贸文化为核心,打造以原住居民生活延续为本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