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阳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伏羲文化为纽带,创新民族工作模式,通过文化铸魂、教育筑基、文旅融合三大举措,多领域、多层次、多途径促进全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出新时代民族融合发展新路径,奋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工作“融合”样本。
文化铸魂,塑造民族交融新典范。以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创新实施民族村居互嵌式安置策略,将城关回族镇苏花园村与柳湖街道张庄村5000多名群众,妥善安置于五彩社区、文正社区及南花园社区,统一建设党建活动室、便民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红石榴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与丰富的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间的深度交融。在苏花园旧址上,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展馆,融入淮阳文化精髓、苏花园历史记忆及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生动故事,让其成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的新高地,增强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打造一系列教育实践基地和宣传教育基地,如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弦歌台景区等,并组织开展“同栽石榴树,共建同心林”等主题活动,形成“一中心多基地全链接”的宣传教育网络。
教育筑基,深化青少年文化认同新路径。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搭建各民族青少年交流平台,组织淮阳艺术学校学生赴京展演,展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推动文正学校与新疆哈密伊吾县草毛镇中学结对共建,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同唱一首歌”“介绍家乡最美风景”等活动,加深各族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各族青少年到主题公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邀请泥泥狗、布老虎、芦苇画、剪纸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讲述淮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发展成就,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文旅融合,共筑精神家园新篇章。以周口伏羲文化旅游节为平台,举办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周口伏羲书展等活动。同时,通过设计景观小品、视觉标识等方式,在公共场所和景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机制,健全各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实施“三统三共三规范”工作机制,为流动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为主阵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组织“红石榴”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国学润童心,中华一家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淮阳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将伏羲文化这一璀璨瑰宝作为连接各民族情感的桥梁与纽带,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更为民族工作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一次心灵的交融,更是新时代民族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因此,淮阳区以伏羲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和谐共生、团结进取的精神内涵,通过举办伏羲文化节、文化论坛、非遗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各族人民在共同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文化上的共鸣,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契合,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淮阳区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举办主题班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同时,淮阳区还充分利用伏羲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和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髓,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深厚情感。教育筑基,不仅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民族融合发展的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推动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淮阳区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该区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如伏羲文化主题公园、民族风情街、非遗体验馆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体验交流。这些文旅项目不仅展示了淮阳区的独特魅力,更为各民族之间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游客们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体验民俗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深度融合。
总之,淮阳区以伏羲文化为纽带,通过文化铸魂、教育筑基、文旅融合三大举措,多领域、多层次、多途径促进了全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民族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这一实践不仅为淮阳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供稿单位:淮阳区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