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张莉莉 周大勇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2024年以来,商水县黄寨镇持续发挥“黄寨大嫂”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深化移风易俗,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文明之风焕发新气象。
“以前村里办红白喜事,不少人爱攀比、讲排场,‘黄寨大嫂’移风易俗作表率,村民的观念逐步发生转变。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群众省钱了,也减轻了人情负担。”在黄寨镇后王行政村,周菊寥寥数语,道出了全镇移风易俗的新变化。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黄寨镇党委、镇政府积极落实商水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不断落实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积极发挥“黄寨大嫂”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强化组织领导。黄寨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郑春来为组长、镇长郭涛为副组长的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和纠治陈规陋习工作专班,并召开专题党委会,明确专班职责分工,全镇形成了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工作点负责,部门协同,“黄寨大嫂”和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落实制度保障。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是行动的指南。为确保此项工作高效开展,黄寨镇专门出台了三项举措。一是创新落实“初九孝道日”制度。黄寨镇把每月初九作为孝道日,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黄寨大嫂”开展孝老敬亲活动。孝道日活动当天,有的志愿者为老人洗头,有的志愿者给老人理发、晒被子等,现场暖意融融。2023年9月份孝道日当天,黄寨镇后王村志愿者王金霞为镇敬老院老人送上了她亲手做的月饼。二是制定出台黄寨镇婚丧嫁娶试行标准。2024年4月份,黄寨镇党委、镇政府以红头文件形式,出台了《黄寨镇婚丧嫁娶试行标准》,规定了村民红白喜事的规模和相关礼金的指导标准,号召群众以此为参照,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三是严格落实各村红白理事会制度。严格要求村“两委”干部参与红白理事会,对村内红白喜事早掌握、早介入、早宣传、早引导,减少大操大办情况的发生。
选树优秀典型。黄寨镇在全镇常态化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的基础上,成功选树一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如后王村村民陆月兰女儿出嫁不要彩礼;赵寨村村民王辉,在其父亲去世后主动践行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黄寨镇以群众基础较好的王潭、赵寨为示范点,成功打造全镇移风易俗示范村。在“黄寨大嫂”模范典型和模范村居的带动下,黄寨镇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政策宣传全覆盖。2024年以来,黄寨镇先后举办了“和美乡村·乡风文明”文艺演出暨“黄寨大嫂”和文明家庭宣讲交流活动、“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等,召开了黄寨镇“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依托“黄寨大嫂”千人胡同长网格化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各类移风易俗知识讲座,“黄寨大嫂”化身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在全镇宣传先进事迹,倡导移风易俗。全镇1107名“黄寨大嫂”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广大群众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和熏陶,全镇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在‘黄寨大嫂’示范带动下,群众从过去好面子、讲排场,到现在比文化、比家风,移风易俗实现常态化推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黄寨镇党委书记郑春来表示,“久久为功,方能行稳致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制度保障、实践养成、教育引导等一系列举措‘落地生花’,让新风正气充盈和美乡村。”
据悉,“黄寨大嫂”千人胡同长先后被河南省文明委表彰为河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队、河南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入围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妇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河南省妇联等单位的领导先后多次到黄寨镇进行专题调研,并给予高度肯定。围绕“黄寨大嫂”,《周口日报》《河南日报》及河南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其先进经验做法被省委政法委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经典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11月份,“黄寨大嫂”经验做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2024年,“黄寨大嫂”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商标认证。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