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启峰 通讯员 张扬 文/图
10月21日,秋雨如丝,气温骤降。这样的天气不适合耕作,川汇区淮河路街道牛滩瓜果蔬菜基地掌舵人牛书明给采椒工人放了一天假——大棚里的工人已经连续一周采摘螺丝椒,需要休息。
“今年的螺丝椒比往年晚熟了一个多月,但总算等来了收获的时刻。”说起今年的种椒经历,牛书明虽有丰收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历经艰辛之后的释怀。
初见牛书明,是在阳光热烈的初夏。那时,从海南返乡种瓜种菜3年的他,刚刚扭亏为盈。“瓜季过了,我要种螺丝椒,再过几个月,你到我的地里看一看河南螺丝椒大战海南螺丝椒。”牛书明意气风发地说。
海南螺丝椒,个大味美,一个能有尺把长,重约二三两。牛书明在海南种得很好,有信心在家乡周口也种植成功。
今年6月底,牛书明从外地进了一万株螺丝椒苗,种到大棚里。7月中旬,椒苗出地20厘米,一片葱茏。但是暴雨来了,雨水漫过50亩地的基地,两台抽水泵都抽不及,一万株椒苗只存活了几株。
一株椒苗,苗钱加人工费,折合一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来不及心疼,牛书明又进了一万多株椒苗进行补种,依旧信心满满。
可是一个月后,暴雨又来了,这些椒苗几乎全军覆没。
牛书明深感惶恐、无力,可农时不等人,他便又补种了一万多株椒苗。“如果淹不死,就会迎财神。”他对家人说。
暴雨没有再来,螺丝椒有了充足的生长时间,进入10月中旬,开始陆续挂果。第一茬螺丝椒成熟后,来基地采购的货车络绎不绝。螺丝椒地头批发价在6元/斤以上,比往年高出很多,也算是对牛书明的补偿。
大棚里几株幸存的一、二代螺丝椒植株已经及胸,后来补种的三代螺丝椒植株刚刚齐腰或者过膝。“螺丝椒植株不断长高,越靠上面的枝挂果越多,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第一茬果叫‘门椒’,长在植株最底部,只结一个椒。第二茬叫‘对椒’,第三茬叫‘四门斗’,第四茬叫‘八面风’,最后一茬叫‘满天星’。这些大棚里的‘门椒’已摘过,‘对椒’正在成熟,再过三四个星期,将迎来‘满天星’,那才是丰收的景象。”牛书明说起螺丝椒如数家珍。
长得旺、卖得贵,种植螺丝椒岂不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牛书明摇头道:“投入很大,管理很细,没有技术很难种好,仅就病虫害防治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螺丝椒有两大天敌。一是茶黄螨,它们集中在植株幼嫩部位刺吸汁液,致使嫩茎变成黄褐色,逐渐扭曲畸形,进而造成植株矮小,不能开花结果,直至干枯。二是蓟马,它们嗜甜,喜欢钻进螺丝椒的花中,引起花蕾脱落,在坐果期可造成幼椒老化、僵硬,果柄黄化,让成椒失去价值。“这些虫害需要及早防治。”牛书明没事就往棚里钻,严密监视,一旦发现害虫,及早施药,防微杜渐。在棚外的地块上也有一些自生自长的螺丝椒,其叶面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勉强挂的几个果短小瘦弱,与棚里的果子相比天差地别。
丰收虽迟亦至,鼓舞着牛书明。在原有50亩地17个大棚的基础上,他今秋又流转了30多亩地,准备再建10个大棚。“要建一个打包棚,要进一步改进排涝设施,不能让涝灾再次发生,还要立一个变压器……”对于农场未来的发展,牛书明有很多设想,也很有信心,“在家乡创业,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相助,我有信心种出媲美海南的果蔬,为市民菜篮子提供更多精品。”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