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峰
从太康县清集镇张子影村文化广场上的戏曲新韵,到项城市水寨街道西关社区公园里的竹板声声,大学生宣讲团成员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化作和风细雨,滋润着基层群众的心田,让“高大上”的理论接了地气,也让“接地气”的文艺作品焕发出思想的力量。
这一场场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宣讲活动,不仅是理论的宣讲、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的跃动、情感的共鸣。据《河南日报》(10月21日)报道,大学生宣讲员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声音,将道情小戏《婚礼之前》《一块宅基地》等剧目演绎得生动鲜活,让村民们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党的政策温暖和时代变迁的脉搏。这种“文艺+宣讲”的创新模式,不仅让党的声音更加响亮,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我市在组织大学生宣讲工作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讲给谁听”与“怎么讲好”并重的原则。只有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才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只有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才能吸引更多听众的眼球和心灵。因此,相关单位不仅在内容供给上下功夫,力求让宣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在激励创新、评价考核等方面完善机制,激发大学生宣讲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宣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这些大学生宣讲员不仅自己学得好、讲得好,还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宣讲队伍中来。他们走进家乡、走进校园、走进场馆,用青春的声音讲述着党的故事、国家的故事、人民的故事,汇聚起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股力量,不仅为家乡的发展增添了青春动力,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青春智慧。
大学生宣讲团的文化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善于运用富有创意、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谁的点子新,谁的热情高?青年人显然是当仁不让的。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发挥青年人的作用,让青春之声成为时代最强音,为周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