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第02版:时代之问 周口答卷 PDF版

实干笃行勇争先 奋楫扬帆看三川

总策划 顾玉杰 王健

创新力量 拔节生长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周口市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奋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向新而行,动力澎湃。在郸城,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丹科技)的“L-乳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项城,乐普药业研制的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100mg+25mg)为国内独家规格……

企业发展的活力,折射出创新的力量。今年上半年,周口市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同比增长31.5%;新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至81.4%。前三个季度,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增长33.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3.7%和29.2%。

向新求质,积厚成势。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沃土。周口市高规格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一张因地制宜、层层推进的创新蓝图在三川大地迅速铺开。

聚焦“三年达标、五年创成”目标,我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积极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加快推进伏羲实验室、周口师范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工作,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自周口智慧岛挂牌以来,累计创建省级双创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载体11家,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周口分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周口社会服务工作站已进驻;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3个;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累计专利授权量817件。

截至目前,全市11个开发区创新中心建成运营,新入驻创新型企业248家、双创团队91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85个,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4个、智能工厂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5家,居全省前列。

数据显示,3年来,周口累计建成国家级农高区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高新区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个、省级中试基地2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构筑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向新而聚,广纳人才。人才聚,事业兴,从古至今,概莫能外。我市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合办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022年以来,全市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217人、硕士研究生2818人、本科生2.21万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0人、外籍院士2人,其中周口籍在外人才占比达72%。以张新友院士、刘中民院士为代表的周口籍在外优秀专家、青年学子、企业家等纷纷通过“凤归周口”工程,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带资金返乡创新创业、开展项目合作。

周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动着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座创新涌动、活力四射的城市,正以实际行动展示着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记者 王晨)

临港新城 乘风而起

今年1—9月,周口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737万吨,占全省的87.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92万标箱,年底可达到16万标箱……我市内河航运成绩单亮眼。

风起沙颍,潮动中原。时间回到2005年12月28日,6艘400吨的货轮缓缓驶入周口港码头,沉寂多年的周口航运开始踏上复兴之路……

2009年6月,沙颍河周口以下河段实现常年通航,成为河南省第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2019年7月19日,50多吨莲花味精被装入集装箱,从周口中心港码头出发,经由青岛港周转抵达非洲的尼日利亚。这是周口中心港承接的首个集装箱外贸订单。2020年9月25日,周口中心港至盐城港、上海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截至今年10月,我市已累计建成刘湾、刘集、益海嘉里等8个规模性港口,有95个泊位。周口港开通国内港口集装箱航线18条、国际集装箱航线14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战略部署和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莅临周口调研时的指示精神,打造中原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河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以创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抓手,明确了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建港城的发展思路。

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2024年年初,我省首个指导港口规划建设文件——《周口港中心港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提出将周口港打造成港航基础设施和航运技术装备一流的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内河航运大港。该《规划》的出台,被视为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迈出的重要一步。据介绍,周口港中心港区规划港口岸线6260米,共规划生产性泊位72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941万吨、176万标准集装箱。

实现两大历史跨越。4月3日,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开工建设。这是全省第一个按百万级专用集装箱码头规划的高标准港口项目,建成后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200万标准集装箱,成为具有一流港航基础设施与航运技术装备的内河航运大港,助力周口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7月1日,沈丘千吨级船闸正式启用通航,标志着素有“河南第一闸”之称的沈丘航运枢纽船闸完成新老“交接”。沈丘航运枢纽船闸通航效率大幅提升,日通行效率是老船闸的6倍,为豫货出海和海货入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发展优势临港产业。我市发挥港口独特优势,重点发展船舶制造、钢铁精深加工、粮食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经济等五大临港偏好型产业。周口钢铁、益海粮油、鲁花花生油、五得利面粉、益海嘉里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周口,临港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围绕船舶制造产业,我市引进了一批船舶制造龙头企业,打造集船舶建造、维修、拆解及船舶产品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大型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

周口,昂起全省内河航运的“龙头”。从中心港放眼大江大海,从现在瞩望未来,周口满载远大的志向,奋楫扬帆驶向更加广阔的远方。

(记者 王凯 宋风)

“链”上发力 产业向“新”

产业规模全省第一,规上纺织服装企业290家,约占全省规上纺织服装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生产能力全省领先,年产纱线87万吨、针织布8.1万吨、机织布9亿米,年加工各类服装9亿件,产品发往全球各地;打通印染环节堵点,出台印染行业发展规划……

一串串数字彰显着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风正劲、势正足。纺织服装产业链仅仅是我市众多产业链中的一条。

近年来,我市提出打造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医药、智能零部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美妆产品、特种钢材、预制菜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坚持链式布局、集群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建设工业强市。

10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商水县的盛泰河南纺织工业园,走进车间,看到偌大的厂房里,机器隆隆作响,几乎不见工人的身影,而产品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在大数据支持下,位于商水县的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可根据客户订单,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过去,如果一笔订单不足以单独开一条生产线,企业就只能遗憾错过。经过智能化改造后,哪怕是一些小订单,我们也能紧紧抓住。”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在太康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银鑫棉业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清花、梳棉、并条、纺纱,从棉到纱的所有环节都被智能化设备全程“接管”,速度之快令人眼花。

我市一方面通过“数字融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将纺织服装产品高端化、品牌化作为增强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抓手。

“周口织造”阔步前进的同时,可降解新材料产业链也在周口加快形成。

聚乳酸骨钉是治疗骨折的辅助用具,植入人体后可分解,深受患者欢迎。根据品质的不同,一枚聚乳酸骨钉的市场价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而骨钉仅是聚乳酸众多应用场景之一,聚乳酸还可用于包装、地膜、缝合线等场景,基本没有污染。凭借环保底色,聚乳酸在多个重点领域正成为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品。

位于郸城县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丹科技)深耕可降解新材料领域,目前年产可降解材料9万吨、乳酸及其系列产品18.3万吨,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周口市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定集聚规模。以金丹科技为龙头,以郸城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区,一个以可降解新材料为尖端产品、串联起工农业的百亿级产业集群蓬勃兴起。数据显示,集群内现有产值亿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20多家。

“在现有基础上,全市精心绘制产业图谱,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表示,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引领全市经济腾飞、全省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链”上发力,产业向“新”。周口市加速培育重点产业链,不仅带来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更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筑起周口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记者 苑美丽 李艳华)

农业图强 沃野千里

建设现代化周口,大头重头在“三农”,潜力和空间也在“三农”。

近年来,周口锚定率先建成农业强市目标,先后召开18次率先建成农业强市推进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123710”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七个专项行动”,全市产业发展载体得到新拓展,城乡环境有了新变化,农村医疗教育条件等得到新改善,走出了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升级”之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标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补齐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目前,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全域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建设“1中心、4基础平台、12个应用系统”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和1800亩的无人农场,探索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周口模式”,示范带动了全市350万亩高标准农田、智慧粮田建设。

越来越多的“周口粮”出现在“中国人的饭碗”里。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180.52亿斤,稳居全省第一,连续6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总产量达110.29亿斤,持续领跑全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建立完善“一个产业园、一个龙头企业、利益联结一批农户”发展模式,培育88家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53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国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55家;构建起以国省级为引领、市县级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年产值超800亿元,带动120万农户增收96亿元。

淮阳区葛店乡朱庄村创新农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北京新发地+奥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蔬菜种植基地,帮扶群众高效种植、统一销售。目前共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5家,为群众提供岗位1200余个。

我市坚持城乡发展同谋划、共推进,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衡均等。两年来,全市建成投用县级综合物流园9个、商贸中心10个,乡镇配送站161个、商贸中心161个,村级快递服务点4373个、便民商店4382个,培育电商村516个,降低了物流成本,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让群众享有家门口的美好便捷生活。投资10亿元的209个乡镇(街道)应急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乡村应急消防体系初步形成。探索推行“三联三化”管理模式,实现党格、网格、警格深度融合,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和资源,微改造精提升,建成“两堂三中心”“幸福家园综合体”等448个,打造集便民服务、医疗保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生服务新模式。建成公有化标准化村卫生室4504个,全部实现医保门诊统筹结算,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361所、新增学位14.8万个,让孩子们就近就地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周口正释放着黄土地蕴含的强大能量,在千里沃野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记者 乔小纳)

用心用情 为民惠民

就业、就医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一系列务实之举,聚焦民生关切,满足人民之需。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着力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举行“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招聘会110场,提供就业岗位33.7万个,达成意向4.45万人。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构建了全市标准统一、覆盖广泛的市、县、乡三级“3+10+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开发建设周口市零工市场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业务端)和“周用工”微信小程序(客户端),实现了在线匹配职业、应聘报名、结果确认等公共就业服务。

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基础教育保障更加坚实。我市以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学校一体化为重点,构建了“县高中、乡中学、中心村小学”寄宿制教育体系。职业和高等教育“扩容提质”。我市加大职业中专“3+2”联合办学力度,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相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市高等院校和技师院校达到7所,在校生超过10万人。2023年我市入选河南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我市相继出台并跟踪落实校园安全二十条负面管理清单、校园消防安全硬十条、食堂管理硬十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硬十条,确保校园安全管理有章法、隐患排查全覆盖、问题整改更精准。

医疗是民生之需。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坚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发展,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202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69.4%,在DRG点数法付费基础上一体推行多种支付方式,全市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4.83%。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优流程”“提质量”“7+7+7”举措,搭建一键呼叫平台,开展家庭病床、护理到家、日间手术、日间化疗等服务。同时,创新推行村卫生室医保用药“三统三保”工作机制,村级门诊统筹实现全覆盖,患者在村卫生室看病次均费用下降56%。按照“市强、县优、乡活、村稳”的总体改革思路,我市坚持市域一体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57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实时查阅和互认。3个城市医疗健康服务集团、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公有化标准化村卫生室占比提高至95%,实现“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服务”。

(记者 黄佳 郑伟元)

古韵融今风 老街换新颜

10月28日,省政府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周口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周口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式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作为申报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川汇区西大街北侧,历史上曾是周口商贸文化和漕运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现保存有历史建筑18处、历史街巷11条。

10月29日,记者再次探访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到,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总进度已经过半,部分业态已入驻。历史文化街区“联手”新业态,共同赋能城市发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的入口正对着滨江渡口文化带“大渡口码头”景观节点,而“大渡口码头”的正北面就是周口城市的原点——三川交汇处。这意味着,进入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就可以了解周口这座城市最初的建筑风格、人文风貌、社会状况。

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的入口有几座灰白色的新建筑,集合了特色酒店、游客中心、咖啡厅、旅拍等综合业态,未来可以为游客提供高档特色住宿、休闲放松、换装旅拍等多样化的服务。

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副经理缪俊说:“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单纯的观光游览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将新业态引入历史文化街区,如文化创意、特色餐饮、艺术展览等,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

合理布局文化、生活、商业和公共四大空间,是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的主要思路。在缪俊看来,“活化”历史文化街区沉睡的遗产,关键在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思路。

20世纪50年代的周口皮件厂,是周口商业繁荣的见证。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周口皮件厂厂区,我市在保护修复中,打通原有厂区道路,利用钢结构天桥、步梯、平台等,打造环形行走路线,串联各建筑。在保留原有厂房结构和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将逐步引入书店、咖啡馆等休闲业态,打造一些潮流运动场所、主理人工作室,让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韵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

未来,我们相信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创意的城市文化名片,为市民和游客带来美好的体验,也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记者 黄佳)

文旅有意思 周口值得来

在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与“李白”一起猜歌名,感受“时空穿越”的奇妙;在太清宫景区观看《紫气东来》实景演艺,领略老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周口野生动物世界与机甲孙悟空互动,体验“追星”的快乐……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里,周口各大景区人流如织,众多极具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文旅活动让游客感受到了在周口旅游的快乐。

高位布局,奏响文旅文创融合强音。近年来,周口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资源禀赋,结合区域特色,持续推进“产业+文化+旅游”,扎实高效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把文旅资源禀赋转化为文旅产业项目优势,走出一条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升级,文化引领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成功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口建业运河古镇、商水叶氏庄园成功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豫东考古研究中心在淮阳建成揭牌;“去太昊陵寻根谒祖”“来周口看杂技”“在沙颍河边露营”“去西华黄泛区采摘”……周口文旅接连“出圈”,慕名游客纷至沓来。

夏天夜晚,遍布在周口的沉浸式实景演出为游客带来了新鲜、智能、有趣的体验。如周口野生动物世界的电音秀、梦幻狂欢大巡游,建业运河古镇的篝火晚会、华裳古典舞快闪及“三川十馆·夏集”的夜游活动等等,多元丰富的旅游产品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每年3月份西华县的桃花节,都会吸引十余万的游客前来。游客在这里赏桃花、住民宿、品小吃,逃离城市喧嚣,感受乡村生态游的休闲与惬意,“去西华看桃花”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自2005年至今,西华县桃花节已举办20届。20年来,小桃花助力西华发展“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新业态,越来越多的游客“说来就来”。

周口文旅以大河为脉络,深入实施沙颍河观光旅游带建设,打造了沙颍生态园、沙颍半岛风景区、曲水林语露营地、红闸湿地公园等20余个文旅节点。沿着河边露营游,带着孩子周末游,沙颍河观光旅游带成了游客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周口以悠久历史文化为支撑,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淮阳古城遗址”等周口IP吸引大批游客来周“打卡”,探索周口古老文化“不见外”。

周口持续打造以淮阳古城、龙湖、平粮台古城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为支撑的周口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开工建设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筹备建设淮阳时庄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等,推动朱丘寺遗址、蒋台遗址、刘庄遗址等项目考古挖掘;“夏时期的周口—近年周口考古发现交流咨询会”召开、太康刘庄遗址被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豫东地区考古标本库房等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保护传承“专精特新”项目库……

老家周口,文脉绵延;周口文旅,未来可期。

(记者 苑美丽 李艳华)

2024-10-31 总策划 顾玉杰 王健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54284.html 1 实干笃行勇争先 奋楫扬帆看三川 /enpproperty-->